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安全与生态共绘“流动风景线”
市档案馆面向社会征集抗战胜利80周年档案资料
我市有序推进“一喷三防”工作
打造文化社区新样板
岱岳区“项目制培训”向“全链条人才服务”转型升级
“出发吧!新疆”文旅推广活动在泰举办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标题

 

(上接01版)通过公园的“智慧大脑”——温度、湿度、pH值、土壤肥力等测量设备,公园工作人员可以随时了解公园内树木和花卉的生长情况。

“这套智能灌溉系统能节约20%~25%的用水。”技术人员展示手机端的远程控制功能。该系统能通过芯片感知植物需水量,实现精准灌溉。更令人惊叹的是地下的“隐形工程”——雨水收集系统,它每年能将2000~2600吨降水转化为景观用水。中水回用管网则能让处理达标的再生水经过潜流生态净化,科学应用于园林绿化浇灌。

在照明方面,公园采用太阳能路灯,它节能环保,可智能调控。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公园使用太阳能杀虫灯,可大幅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这种“数字化+生态化”的管理模式,已在全市8个“无废公园”推广,南湖公园成为绿色运营的典范。

●公园里的“天然课堂”让“无废文化”深入人心

每逢重要节日,南湖公园的无废文化长廊前总会围满市民。这个精心打造的宣传阵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无废低碳理念、环保生活方式。在“国际零废物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点,这里还会举办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我们不只是在建设公园,更是在培育一种生活方式。”南湖公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举办书画摄影展及环保手工、志愿者宣讲等活动,将“无废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营造多元互动的良好氛围,打造集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的“无废公园”。许多家长专程带孩子前来体验,让孩子在游玩中学习环保知识。“现在,孩子在家会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带着儿子来公园游玩的李女士笑着说。

●三级保障体系护航,公园转型有“榜样”

“无废公园”建设的背后,是我市创新的“政产学研”协同机制。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与市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院组建科研团队,其申报的《泰安市低碳无废公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批省级课题,标志着“无废公园”建设进入科技创新新阶段。

我市建立三级保障体系,让每个环节都有技术支撑。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智库提供专业指导,设计院全程参与规划,确保项目建设高起点推进。从废弃物回收到低碳生态园林公园应用,一套标准化建设模式正在形成,并具有可复制性。

建设“无废公园”,是打造绿色空间的新探索,需要一套完备的长效运营维护机制。实行园长负责制,并安排专人管理日常运营;实行协调联动机制,促进部门合作;智慧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一系列创新机制和建设经验,正在全市其他“无废公园”推广复制,为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新范式。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从公园窥见城市的绿色蜕变

在“无废城市”建设中,“细胞”正在从一个生物学概念,变为探索城市管理的切入口。我市本着“无废、生态、取之自然用于自然”的原则,通过打造“无废公园”等“无废细胞”,加快城市绿色低碳转型。随着有关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市正在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进行有机融合。

小“细胞”释放大能量,从南湖样板到全域推广,从固体废物减量化到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无废理念”正在泰安这座城市生根发芽。未来,我市将不断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综合服务功能,持续加强“无废公园”建设,提升绿色园林品质,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为市民提供更加均衡、便捷的生态低碳空间。

【记者手记】

在南湖公园采访期间,记者深切感受到,“无废”不仅改变了公园的面貌,更改变了市民的生活方式。当环保理念通过艺术化的表达融入日常生活,当科技创新让资源循环变得触手可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泰安的“无废公园”建设实践表明,城市管理只有高度与温度并存、速度与质量并重,才能不断满足群众期盼,增添城市魅力。这些“会呼吸”的公园,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细胞”,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活力。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