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文洁
“五一”假期,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全天候响应,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点亮回家的希望之灯。
4月30日19时30分,一场跨越300公里的暖心护送悄然开启。徐家楼派出所将15岁的未成年人孙某送到市救助管理站。民警介绍,孙某独自一人来泰安游玩,手机和身份证件不慎丢失,没钱回家,只能报警求助。入站后,工作人员为孙某办理了登记手续,让他先在站内好好休息,并给他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吃完饭后,工作人员发现他情绪不高,便耐心与他沟通,表示第二天一早就会护送他回家。
把孙某安顿好后,值班人员向站领导汇报了孙某的情况。经过研究,业务科科长佟传顺等三人主动放弃假期休息时间,组成护送小队护送孙某回家。5月1日9时,三人踏上护送之旅。途中,他们化身“临时家长”,不仅时刻关注孙某的身体状况,还与其亲切交谈缓解焦虑,让漫长的旅途充满暖意。
由于“五一”假期高速路拥堵,原本3个小时的车程被拉长至6个小时。孙某的父亲看到儿子平安回家后,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这两天联系不上他,可把我急死了。多亏了你们一路上的悉心照料,不辞辛劳地把孩子送回来,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朴素的话语中,满是对工作人员的感激与信任。
历时近10个小时,来回600多公里的奔波,彰显出救助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证明了“民政为民”的初心从未缺席。
无独有偶,5月5日凌晨,迎胜派出所将新泰籍未成年人侯某送到市救助管理站。侯某爬山丢失手机没钱回家,其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失明的父亲无法来泰安接他。留宿一晚后,工作人员开车把他安全送回了家。
假期里,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步履不停,救助故事频繁上演。5月1日夜幕降临,一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子被护送至市救助管理站。因身份证不慎丢失,他已在火车站滞留多日,返乡之路受阻,内心非常焦虑。工作人员一边安抚他的情绪,一边利用人脸识别系统为其核实身份信息。确认身份后,工作人员立即为他购买了返乡车票。次日清晨,男子手握车票眼眶泛红,哽咽着说:“本以为这个假期只能在异乡漂泊,没想到还能回家,太感谢你们了。”这一刻,小小的车票传递着救助工作者为受助者点亮希望之光的初心与坚守。
“五一”假期,市救助管理站共开展14次街面巡查,救助12名受助人员,发放62件救助物资。救助工作者用脚步丈量城市,用爱心搭建桥梁,用实际行动为泰安增添了温暖的人文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