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银行泰安分行成功拦截一起不法分子以“扶贫款”为由,诱骗群众使用自己账户“配合”取现,转移涉诈资金的案件。
一、基本情况
近日,一名老年客户到中国银行泰安分行辖内网点办理现金取款业务,当被问及资金用途时,客户神情紧张,疑似涉及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人员通过查看客户交易流水后发现,客户当日收到跨行汇款2万元。经询问,客户表示该笔资金为其远房表弟借款,用于支付住院费。工作人员认为存在可疑情形,以需进一步核实信息为由拖延时间,并同步报警。
在该行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民警迅速到达网点。经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向客户发送有关“扶贫办”“扶贫资金98万元”“民族大义”等伪造公文,客户信以为真,诈骗分子又进一步表示只要在银行将“扶贫款”取出,交给前来取款人员就可以得到部分“回报”,于是客户前往中行办理取现业务。公安机关确定该笔资金为诈骗资金,判定客户充当“工具人”涉嫌转移涉诈资金,遂将该客户带走并做进一步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二、风险特征
(一)取现当日有大额资金跨行转入。诈骗案件中,诈骗分子以话术哄骗客户利用自己的账户为其转移诈骗资金,客户取现前,账户一般会有相应金额的大额资金转入。
(二)不法分子选取特定人群账户参与涉诈资金转移。不法分子选取中老年群体,诱导其通过取出“国家扶贫款”可得到相关“回报”好处费,部分中老年群体反诈意识薄弱,容易被诈骗分子诈骗。
(三)账户交易与身份不符,取现用途存疑。诈骗分子意在引诱客户,诱导反诈意识薄弱的老年群体利用其账户转移涉诈资金。客户取现用途可疑,工作人员未能与汇款人核实相关交易,账户交易与日常交易不符。
三、警示提示
(一)增强风险防控意识,拒绝充当电诈“工具人”。
本案例中,犯罪分子利用该名群众警惕性弱、法律意识淡薄等心理,利益诱惑使其成为电诈“工具人”,即使本人不知情,也可能因帮信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二)关注重点区域及人群,强化警示宣传。在反诈宣传和防范工作中,重点关注中老年客群等易骗人群,针对不同人群的诈骗手法,加强精准宣传、重点警示提示,增强群众识骗防骗意识,有效降低受骗率。
(三)筑牢全民反诈防线,增强全民反诈意识。增强全民反诈意识需要全覆盖、精准化、常态化的宣传,结合法律、技术、教育、文化等多种手段,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防范”,熟悉反诈最新政策和新型诈骗特征,确保识诈反诈意识入脑入心,构建“全社会反诈”防线。
名词注解:
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包括自然人和单位,需为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提供技术支持或实质性帮助。包括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
供稿单位:中国银行泰安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