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隆德
泰安处于鲁中腹心,不仅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还坐拥世界级的文旅资源,有条件、有优势在交通和文旅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也理应在交通强国、文化强国、旅游强国建设上展现泰安担当和作为。
近期,交通运输部印发意见,批复泰安市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实施期限至2027年。至此,一条围绕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紧扣全省加快旅游公路“五大廊道”建设总体部署,被市委、市政府定位为泰安市全域文旅融合发展的“金线工程”,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山水之间,一卷以路为笔、以景为墨的交旅融合新画卷徐徐展开。
交旅融合 路边风景独好
泰安是山东省唯一黄河干支流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境内黄河流域面积占全省黄河流域面积的47.5%,大汶河作为黄河下游最大支流,由东向西穿越泰安,汇入东平湖,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相拥。选择沿大汶河建设文化旅游生态廊道,不仅是把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叠加机遇的现实之举,更是推动文旅串珠成链,聚焦生态保护修复,培育路衍经济业态,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旅产业体系,使泰城由环山而建向依山傍水发展的关键一招。
驱车跨过牟汶河大桥,驶入廊道加宽段道路主体工程现场,北观泰山拔地通天,南看徂徕山壁立千仞,身旁的汶河水源远流长。去年3月,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正式动工,这条规划总里程777公里的生态廊道近期实施385公里,其中主线197公里、支线188公里,完成新改建11公里、旅游服务功能提升231公里,廊道雏形初现。
傍晚,斜阳把河水揉成金箔。沿路驶入旧县汶河东路的音乐公路,车辆仿佛成了一个悦动的音符,伴随轮胎与路面切缝处接触产生的摩擦声音,《我和我的祖国》音乐旋律响起,赞歌一路相随。这是泰安首条音乐路,与彩虹路、荧光路等路段以“徂汶华章”为主题,作为生态廊道中的示范工程,利用区域优良生态环境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现观光体验与公路旅游深度融合,突破原有旅行方式,把“旅游公路”转型成为“公路旅游”,助力泰安旅游业提档升级。
俯瞰下,廊道起点位于泰山东麓,顺接东岳胜境旅游公路,沿大汶河至黄河风貌带,途经全市6个县(市、区),衔接黄河、齐长城、大运河三大国家文化公园,串联起黄河文化、泰山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儒家文化、大运河文化、水浒文化、徂徕山文化等8个文化形态,其中链接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个、3A级旅游景区21个,以及百余处文旅资源点。项目围绕“快进慢游、交旅融合”开展高标准设计,构建“一廊贯通、五段竞秀、八区联动”总体格局。围绕山水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打造游客服务中心、文化体验馆、房车露营地、特色研学基地、观景平台、网红打卡点,以及餐饮住宿、加油加气充电等服务设施,使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为拓展泰城“全域旅游”新格局,实现交通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奠定基础。
路产共兴 多业并举共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条新的交通线路都承载人民幸福梦想。廊道建设以“路产共兴”为理念,统筹交通、生态等项目,依托沿线资源,重点打造低空经济、文化旅游产业、光伏新能源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多业并举形成“以路兴产、以产养路”的路产融合发展机制,带动沿线文旅等产业向精致化、品质化发展,助推沿线乡村实现因路而兴、因路而富。
修一条路、连一串景、育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廊道沿线路衍经济业态正加快培育成型。依托驿站,项目规划了咖啡餐吧、陶艺工坊、迷你考古基地、飞行营地、乡村市集、房车营地、加油充电等配套业态以及水上旅游项目。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