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国荣荣
岱岳区强化系统集成思维,将辖区内九女峰片区19个村串珠成链,实施“规划融合、组织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聚合”联动开发模式,解决了落后山村如何唤醒、闲置资源如何盘活、振兴如何可持续“三大难题”,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全域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路径。片区村民年人均收入达2.7万元,120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片区荣获中国文旅融合示范奖、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等称号,入选全省十种乡村振兴经验做法。
坚持规划融合
打造乡村振兴试验区
制定乡村振兴规划。岱岳区编制《九女峰乡村振兴示范区总体规划》,完成北张村、大王村、莲花池村、合顺村等村庄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两心、两区、三组团、多节点”空间发展格局。探索多元振兴模式。立足片区各村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指导八楼村等村探索“党支部+公司+中心+农户”模式,装修改造空闲院落,打造高端民宿群;北张村等创新田园综合体模式,建成山东最大的鲜切花基地。搭建数字振兴平台,建成九女峰电商服务中心,网上销售泰山板栗、大樱桃等干鲜果超50万公斤,实现产品、市场、服务多层次产业链互补和企业相融共促。
坚持组织联合
凝聚乡村振兴“源动力”
三级联动共推。岱岳区搭建区委统领、镇党委主推、村党支部主办三级联动工作机制,九女峰片区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联盟共商。联合19个村级党组织和驻区企业,成立九女峰乡村振兴党建联盟,通过联办党员活动、统筹各村规划、共建产业项目等方式,领办集体经济组织19家、村民领办合作社11家,获评国家级、省级合作社各1家。干部联合共建。建立“支部书记联盟”,实行“集团化”考核,常态化开展“支部书记大讲堂”。强化“头雁”引领,带动各村党员设立责任区,开展“门前三包”五星达标创建活动,放大党员“雁群”效应。
坚持资源整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整合财政资源。岱岳区创新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争取各类政策资金1.36亿元用于片区发展。撬动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引进山东文旅集团,落地全省首个乡村振兴项目,被财政部总结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三种典型模式之一。整合人才资源。成立九女峰新时代新知青创业联盟,建成知青博物院、创业孵化和人才培训基地。与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等院校联合建立乡村人才振兴服务基地、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回引人才78名,培育本土人才1500余名。建成泰安乡村振兴学院,被评为省委党校调研基地、山东乡村振兴学院分院。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建成乡村记忆馆,塑造以“九女礼泰山、群峰映岱岳”为主题的文化体系。打造泰山茶、泰山泥塑等高品质旅游文创品牌20余个,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达到2个、5个。
坚持产业聚合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高效农业造就“土里生金”。九女峰片区引进巴富洛、草莓王国等21家企业,打造泰山名药、有机茶、优品杂粮、智慧农业四大产业集群。岱岳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泰山茶溪谷成功创建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园区。文旅融合促进“生态变现”。锚定复合型产业目标定位,建设花田北张、氧心八楼、九女峰书房等文旅项目,推出“故乡的月”沉浸式演出,构建“吃住行游购娱”全业态布局。九女峰片区获评首批省旅游民宿集聚区,道朗镇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链式发展助力动能转换。以黄精产业为龙头,打造“泰尚黄·仙余粮”品牌,荣获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建成全国首座泰山黄精文化博物馆、黄精“工业+旅游”智能工厂,成立泰山免疫力经济产业研究院,推动中国免疫力经济论坛永久会址落地泰安,形成“医康养+农文旅”特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