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9日讯(通讯员 梁栋 张峥)今年以来,东平县积极推进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5G网络布点等,建设数字赋能中心、“产业大脑”,打造多个“智改数转”标杆企业和智能工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加速前行。
在山东国泰民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车间内,机械臂凌空裁切,智能温控系统精密调控,玻璃液在恒温轨道上奔涌,药用玻璃瓶智能检测技术的“火眼金睛”精准筛除缺陷产品,实时数据跃动于中控大屏上,负压除尘系统无声运转,玻璃碎屑被瞬间回收,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条全电熔技术支撑的智能产线,正以每秒3支的速度锻造医药级玻璃管。
“相较于原工艺生产线,全新的生产线人力成本降低60%,综合成本下降20%,综合效率提升50%,能源消耗得到有效控制。”山东国泰民安玻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培训说。
东平润声印务有限公司运用3D建模软件搭建设备、物料、仓储等三维数字孪生模型,模拟生产过程,一旦检测到异常便能自动停机,有效预防模具因不当接触或异常而出现事故,并通过可视化界面直观了解生产现场状态,保障精准决策。
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管理,到产品加工、物流运输,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将数字化、智能化嵌入生产管理全链条。
瑞星集团现代煤化工数字工厂建设粉煤气化三期中央控制室、智能装车系统和数字云商平台,年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东平县工信局通过专家免费诊断、创新推介形式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截至目前,该局策划实施数字化转型项目126个。
“智改数转”正改变着东平制造业的面貌,智能制造产业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智能工厂、无人车间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