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雪莹
科研工作是党校发展的基础支撑,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服务党委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落实“有组织科研”“务实做科研”工作要求,泰安市委党校以“四动”工作机制为抓手,准确把握党校科研的地位、定位、方位、站位,切实找准党校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切入点、着力点、结合点,深化认识、健全制度、多措并举,推动党校科研工作创新发展。
●实施课题带动,推动教研咨一体化发展
“课题带动”模式的核心在于以问题为导向、以实效为目标,推动教学、科研、咨政三者同谋划、同落实。泰安市委党校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纽带,将教学培训、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咨政进决策”的良性循环。
泰安市委党校通过干部教育培训课堂发现现实问题,将学员工作实践的困惑、经验、挑战直接转化为研究课题,经过系统科研形成理论解释或解决方案,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兼具理论深刻性与实践鲜活性,实现“研以致教”;将科研形成的对策建议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实现“研以致用”。问题从实践中来,答案到实践中寻,成效由实践检验,“课题带动”模式的实施,实现了“教学激活科研、科研支撑决策、决策反哺教学”的螺旋式上升。
●实施四方联动,充分发挥党校科研优势
实施省委党校主导的“党校+党校”“党校+县(市、区)”的省、市、县党校三级联动。泰安市委党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省委党校专家教授的科研攻关活动,深入各县(市、区)了解一线情况、掌握一手资料,支持各课题组在群策群力、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
实施“党校+部门”联动。泰安市委党校积极与市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人大、政协、组织部、妇联等部门单位成立联合攻关组,有针对性地完成部门委托调研项目。
实施“党校+高校”联动。泰安市委党校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驻泰高校建立科研咨政合作机制,运用学科优势联合攻关。
实施“教师+学员”联动。自2017年以来,泰安市委党校重点在中青年干部班开展了“课题攻关”活动,整合党校教师的理论资源和学员的实践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使研究成果既具有学术深度,又具备实践指导价值,大大提升了科研成果转化效能。
●实施典型拉动,发挥传帮带作用
近年来,泰安市委党校涌现出一批科研带头人,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生代”。
泰安市委党校一方面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和媒体宣传的形式,请科研带头人介绍做法和经验,将科研方法、写作技巧、课题申报经验等传授给青年教师,通过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全校科研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另一方面鼓励以科研带头人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带领青年教师参与重要课题研究。科研带头人凭借深厚的理论储备和丰富的研究经验为团队树立学术标杆,引领正确的研究方向,通过指导课题设计、研究方法、成果撰写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规范性和学术性,培养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整体研究质量;通过科研“传帮带”,提高党校科研水平,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制度推动,激发科研工作积极性
科学规范的科研制度对提升整体科研水平、优化学术生态、激发科研动力具有深远意义。泰安市委党校对科研咨政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修订完善,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量化工作流程,充分发挥了制度保障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作用。
2024年,市委常委会批准了泰安市委党校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安排专项支持资金用于教研人员的科研项目资助。党校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充分调动,形成了大抓科研的浓厚氛围,实现了科研成果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全年共有5个集体项目、44名教师个人项目获得创新工程项目资助。
泰安市委党校将进一步创新科研工作方法,坚持“科研立校”“科研兴校”工作思路,用好“四动”工作机制,打造理论创新有深度、决策服务有实效、教研融合有力度的党校特色科研品牌,推动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党的理论创新和地方改革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