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润田
读罢诗集《岱宗吟》,掩卷深思,心中久久难以平静。热爱家乡,人之常情。诗人歌咏家乡之作,可谓汗牛充栋。但如王安全吟咏泰山诗题之集中、情感之浓烈者,却较为少见,令人不能不为之感动。
王安全是地地道道的泰安人。不知其第一首咏泰山诗写于何时,但从其作品得知,自青少年时期至今,他曾先后“百回登岱”,其咏岱诗写作已历时多年,仅收于本集的作品便多达156首(篇)。即使在诗词大热、诗集乱飞的今日,这也是不多见的。
关键还不在数量。他的咏岱之作,对泰山神采、内涵的精准把握和深沉热爱,不能不令人击节称叹。泰山为五岳之首,雄起华北,凌驾齐鲁。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皆极言其雄,脍炙人口。安全上承李杜遗风,把握住泰山雄伟壮丽这一基本特征,写其古往今来、春夏秋冬、千变万化,俱不脱雄壮本色。比如写南天门,“万阶收尽彤云锁,九宇洞开青鸟迎”,仙境横空,飞龙翔凤;写玉皇顶,“登临绝顶觉天低,日月星辰挂树枝”,白云袅袅,视通无垠;写天街,“扪星犹自略抬手,揽月何须稍纵肩”,霄衢若带,清风万里;写云海,“漫淹汉柏与秦松,翻卷青山浪万重”,犹似钱塘大潮、沧海波涛,汹涌澎湃。不同于他人之处,安全写泰山,不是一时兴起,不止于单篇孤制,而是持续挚爱、统盘筹划,是一种长跨度、组团化、群像式、大规模的呈现。绝壁危岩,飞瀑涧溪,天街盘道,寺庙殿宇,激情似火,大笔如椽,可谓无时不健,无处不雄。读安全的诗,像跟随对泰山了如指掌、激情似火的导游,亲身游历一个又一个景点,让你从不同的视点、视角、视域感受岱宗的宏伟博大,领略其雄奇险峻,形成那种大海涨潮般的冲击和震撼。写山像山,不难做到;写泰山像泰山,以百首之繁写泰山之雄,既不掉板走调,又不雷同乏味,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而安全做得很好。
东岳地位之尊,并非单由其体量、规模所决定。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它在人类漫长的血与火的进化史中,承载、记录、见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与进步,巍然屹立在齐鲁大地、世界东方,也植根于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头。王安全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以泰山为骄傲,显然深悟此中精奥,因而在其咏岱诗中,不惜浓墨重彩,书写泰山的历史积淀、文化积累,努力发掘隐藏于表象背后的丰富社会内涵,展现岱宗对人们精神世界的支撑、塑造和影响。比如,他以“为帝之师凭一语,临民斯道重千钧”写孔子庙,极言圣人地位之尊,贡献之巨;他以“座上元君人敬仰,尊前翁媪目含期”写碧霞祠,宣扬元君心地之慈、香客游人祈福之切;他以“垂勋欲向苍天表,无字却将青史蒙”写无字碑,颂扬秦皇汉武雄才大略、一统天下拓展疆域的文治武功;他以“公廉二字万钧重,州府一箴千载遵”写官箴碑,赞美历代清官为国尽忠,与民恭职,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他以“且看斜阳犹抱树,世风一缕待君牵”写三义柏,盛赞刘关张万年义缘,期待世人重信守义;他以“水声犹把经声度,岚气复将豪气燃”写五贤祠,宣扬古代先贤盛德,倡导勤奋好学诗书继世之风。即便是一些纯粹的自然景观,他也勾连神话传说,放飞奇思妙想,引入人生思考,赋予人文情怀。比如,他以“千年名药流中取,百岁童颜饮后萌”写玉液泉,山泉汩汩,飞珠溅玉,令人心醉;他以“冰弦捻碎三潭月,玉臂挥开万古声”写听泉山房,瀑纵溪鸣,洗去烦恼,神清气爽;他以“谷中溢彩赏娲石,溪里染眸飞赤鳞”写桃花源,灼灼花开,坐倚东风,一年好景,流连忘返。泰山之景物,从古遗址到建筑群,从寺庙道观到碑碣刻石,从悬崖危峰到溪瀑丛林,只须收入安全笔下,无景不关人情,无物不涉文化。泰山之雄在文,之尊亦在文。他多少年如一日以书写泰岱为志,追溯历史文脉,发掘文化意蕴,弘扬道德价值,写出了泰山的神圣、博大与深邃,也成就了其诗作的厚重、富赡与典雅。
这册诗集的另一成功之处,在于其鲜明的时代性。岱宗之雄,千古永存。但安全笔下的咏岱诗,其内容、气象、风采鲜明地标示着这个特定的时代。且不说其所写的泰山大众桥、环山路、虎山公园、石敢当文化园、国际登山节、六一儿童节、疫情阻隔等作品,诗题本色便裹挟当代风云,便是在自然景点的咏唱中,那种进取精神、开放意识、喜庆氛围,以及渗透其中的乐观、自信与豪迈,也透露出活泼泼的时代信息。比如写谒泰山敢当殿的“乞君借我敢当剑,削尽尘寰苟苟营”、写三阳观救苦台的“若是此台能救苦,衙斋谁听竹萧萧”、写药王殿的“欲祈妻子健,先解世人忧”、写官箴碑的“为国尽忠知守分,与民恭职毋沾尘”、写对松山的“扪心我自常追问,修得何时到碧松”等诗句,均光风霁月,坦荡磊落,充满时代正气,是直抒胸臆自警自励壮语,更是面对苍天厚土所发铮铮誓言,满满的正能量,具有清正劲健、蓬勃向上、动人心魄的感发力量。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全以“挑山工”为题的诗作。自从20世纪泰山“挑山工”进入文学作品后,上自领袖,下至百姓,均耳熟能详。对此人间大美,安全亦情有独钟。仅一百余首诗作中,专以挑山工为题的就有四首,是本集中写同一诗题数量最多的。他为他们深情画像,“双肩挑日月,一路向天门。步步筋牵力,阶阶汗滴痕”;他对他们热情讴歌,“倾心凌绝顶,隆脊见昆仑”“日月打磨钢铁背,风云滋养迅雷声”;他记下他们的巨大影响,“此景千回忆,回回惊梦魂”“提醒当今州县吏,宵民挑得是江山”。而安全何以念兹在兹,对挑山工情感如此之深?固然是党员素质、公仆情怀使然,又或许与他丰富而特有的人生经历相关。据我所知,安全年轻时曾放过羊,种过田,站过柜台,当过教师,后在领导机关加班加点搞过文字,再后来长期在报社伏案夜战担任总编、社长、党委书记,这些虽与挑山工风马牛不相及,却都充满艰难困苦,需要出力流汗,需要担当奉献,需要默默坚守。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写挑山工,其内心自然波翻浪涌,对挑山工充满关切而非冷漠,满怀崇敬而非怜悯,处处仰望而非俯视。也唯因动了真情,句句都从心底流出,所以写得如此质朴、深刻、浑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同样写泰山,诗人不同,诗作也各有面目。王安全此集中的诗词风格,我认为当得起“雄浑”二字。他的咏岱诗,返虚入浑,立意高远,家国情怀蕴含于内,中正平和呈现于外,字里行间充满浩然正气,深具阳刚之美。他长于用日月、高峰、绝顶、官阙、神门、天宇、万里、长风、青史等宏大意象,诗风刚健,意境雄阔;他惯于在每一诗句中迭用两个甚至三个意象,密集表达意旨、营造氛围;他善于运用神话传说,虚实相生,构建亦真亦幻、奇特美妙之境。司空图曾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形容“雄浑”一品,读安全诗作,能够产生这种感觉,而以这种风格写泰山,无疑是最为得力与融洽的。另外,他追求创新,重视炼句,诗中时见“陌生化”表达,清新、典雅、通透,多有灵光跳闪之句;他又视泰山为家山,尊中有爱,敬中生亲,不乏妙趣横生之处。因而其诗作读起来饶有兴味、富有余韵。
当然,安全的诗作也并非无可改进之处。如果提点建议,其诗作在与时代的结合上,似乎仍有较大的空间。近百年来,神州巨变,我们这一代人亲身参与、见证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值得且需要诗人们写作的太多太多。以安全经历之丰、用功之勤、功底之厚,对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应当有更直接、更丰富、更有力的反映与表达。另,个别诗作如从结构上更加注重变化,既无损雄阔诗风,又可越发增加其繁富与浑厚。极个别用字也似可再求精准。提这些建议,近乎严苛,未必正确,仅供参考。
“天门长啸千年后,只待吾侪续谪仙。”热切期待王安全对泰山、对生活、对历史有更深、更新的领悟,写出更多、更美、无愧于伟大时代的锦绣诗篇!
2024年12月于济南
(作者系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山东省诗词学会会长、山东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