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护万鸟齐飞 绘生态美景
  
  版面导航    
2025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护万鸟齐飞 绘生态美景

东平湖水清岸绿,鸥鸟翔集生态美。
陈昌伦和执法人员查看拍摄的鸟儿照片。
陈昌伦为供电公司职工讲解救护鸟类的知识。
在电力铁塔合适的位置为鸟儿安置“新家”。
在东平湖畔拍摄观测鸟儿。
救护受伤的夜鹭。
供电公司制作的鸟儿手办。
手机查看被救助的白尾海雕定位。
 

齐飞

绘生态美

四月的东平湖,春风轻拂,新绿的垂柳摇曳生姿,清脆的鸟鸣回荡在芦苇丛间。71岁的陈昌伦驾驶着车,带领护鸟团队穿梭湖畔,这是他守护鸟儿的第6年。

谁能想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曾是退休后的风光摄影爱好者。2014年,退休后的陈昌伦开始拍摄东平湖风光,随着生态改善,越来越多鸟儿闯入镜头。2019年,一只被铁夹困住的赤麻鸭改变了他的人生——看着鸟儿痛苦挣扎,陈昌伦放下相机全力施救,从此成立护鸟观鸟协会,从“拍鸟人”转身成为“护鸟人”。

救助受伤鸟类是陈昌伦护鸟工作的重要部分。2023年12月,刚做完第二次心脏支架手术的他,得知东平湖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尾海雕需救助,立即赶到现场。经检查判断为饥饿导致虚弱,他立即给白尾海雕喂食并注射药物,待白尾海雕好转后安装卫星定位放生。当发现其在河南濮阳停滞,又紧急协调当地救助。如今,这只白尾海雕已在俄罗斯东北部健康生活。自2020年协会成立,陈昌伦已组织200多次鸟类救助,练就了快速诊断鸟儿伤情的本领。

东平湖环湖80公里,陈昌伦和团队巡逻一趟需4小时,6年累计行程达8万公里。他常穿下水裤清理湖中渔网,只为消除鸟儿生存隐患。为扩大护鸟影响力,他编写科普画册,打造护鸟基地,更带动了东平县全民护鸟热潮。

今年,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600多名职工加入护鸟队伍,全县13个供电所都建立了鸟类收容救护站。电力铁塔上,原本影响鸟类筑巢安全的区域,经过改造,建起了适宜鸟儿居住的“新家”。当有鸟受伤时,供电所救护站的工作人员会进行简单救治,然后及时送往救助中心。供电职工还将鸟巢从靠近电线的危险位置转移到下方安全处,并在陈昌伦指导下,用原有树枝草叶布置新巢,实现了“鸟线共生”。如今,渔民发现需要救助的鸟儿,也会主动联系陈昌伦,形成了全民护鸟的浓厚氛围。

东平湖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枢纽,山东省实施国家黄河战略示范区域,近年来,东平县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东平湖繁衍生息,东平湖成为鸟类天堂。2019年,陈昌伦在东平湖首次观测到70只青头潜鸭,到2022年冬季已达1664只,形成国内最大单一种群,也成为东平湖生态环境改善最有力的证明。陈昌伦也肩负重任,担任东平湖青头潜鸭养护观测站负责人,并获评山东省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

如今,东平湖上的鸟儿种类日益丰富,从最初单一品种的须浮鸥,壮大到现在包括青头潜鸭、赤嘴潜鸭、花脸鸭、斑背潜鸭等在内的百余种珍稀鸟类,每年吸引超过30万只水鸟在此栖息越冬。陈昌伦依然坚守在护鸟一线:“只要我在,就会守着这些鸟儿。”这位七旬老人用行动,在东平湖畔谱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篇章。

记者 陈阳/图 刘小东/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