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科技触角通达沃野田畴
太阳能路灯照亮群众出行路
释放人才潜力 激活发展动能
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从“一季花事”到“全域盛景”蝶变跃升
全面开展春季人居环境整治
节水与增效同频 绿色与发展共振
大棚杏抢“鲜”上市
生姜规模种植 群众增收致富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汶阳镇以实用技术为农田“解渴”
节水与增效同频 绿色与发展共振

 

本报4月24日讯(通讯员 薛志颖)春耕正酣,汶阳镇的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生机。一排排整齐的喷灌设备旋转喷洒,一条条滴灌带如“毛细血管”般铺展在作物根部,农户正忙着调试水肥一体化设备,用实实在在的节水技术为农田“解渴”、为丰收筑基。近年来,汶阳镇聚焦农业节水增效,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微喷带等实用技术,走出了一条“节水不减产、投入有回报”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技术落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汶阳镇以实用高效为原则,重点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微喷带等节水技术。目前,该镇水肥一体化、喷灌等节水设施覆盖面积超1333公顷。在李店村种植基地,种植大户杨国柱正仔细检查水流情况。“以前浇地‘大水漫灌’,费水又容易板结土壤。现在用上新技术,水和肥料直接送到小麦根部,肥料利用率提高了,产量也涨了不少。”杨国柱笑着说。

政策赋能,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攻坚。为让节水技术真正惠及农户,汶阳镇打出“政策+服务”组合拳。一方面,组织农技专家成立节水服务队,深入田间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教农户调节水压、控制滴灌时长,确保技术用得好、见效快。另一方面,针对部分农户担心的设备维护问题,协调农机公司提供滴灌带修补、喷头更换等上门服务。

效益凸显,节水增收的“汶阳实践”。在浊前村的旱稻试验田里,另一番节水景象也在上演。浊前村主要负责人指着绿油油的稻株介绍,旱稻不用泡田,靠滴灌和雨水就能长,产量也高,种地省水又省心。汶阳镇重点推广滴灌、移动式喷灌等节水技术,并以浊前村为试点,试种旱稻等耐旱作物,通过“滴灌+保墒”模式,耗水量仅为常规水稻的三分之一。从“浇土地”到“润作物”,从“被动节水”到主动增效,汶阳镇正用扎实行动诠释着“向每一滴水要效益”的现代农业智慧,为乡村振兴注入汩汩清流。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