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薛国
近年来,新泰市教体局以“师德师能双提升”为核心抓手,扎实推进教师教育协同创新项目,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自项目实施以来,新泰市累计培养骨干教师2223名,高级教师职称比例提升,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大幅增加,教师社会满意度提升至98%,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新泰市第一中学以“3456”培养模式为引领,教师科研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孟令杰主持的省级课题《开源硬件+Phyphox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于2024年10月成功结题,教师王旭鑫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发表论文两篇,彰显科研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成效。新泰市实验中学通过“需求调研+高校引领”机制,构建教师成长发展链,培养市级骨干教师200名、学科带头人21名,教师累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竞赛奖项300余项。其中,教师孙鲁娜获教育部精品课程案例,教师徐少杰入选山东省实验教学说课优秀案例。
新泰市在学前教育和乡村教育领域同样成果丰硕。新泰市实验幼儿园创新“2459”层级递进式培养机制,2024年培养全国模范教师1人、省级荣誉教师11人,开发特色课程30个,获评“山东省园本教研示范园”等12项省级荣誉,形成城乡协同教研共同体。泉沟镇初级中学聚焦乡村教育振兴,推出“12345”骨干教师锻造模式,通过“诊断—培训—实践—评估—迭代”五齿轮动闭环机制,精准赋能教师成长,结题市级课题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为乡村教育提质提供可复制经验。新汶街道实验学校首创“首课思政”校本课程并获市级表彰,开发数字化共享课件100余件,依托“学科教研共同体”带动镇域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区域教育创新的典型样本。
项目经验与成果辐射效应显著。新泰市教师培养创新模式获国家级、省级教育媒体报道30次,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新泰市各校累计发表论文200余篇,立项省级课题6项,开发特色课程与数字化资源超130项,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学实践实现“双轮驱动”。
新泰市教体局将深化“师德师能双提升”行动内涵,完善校际协同、城乡联动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着力打造区域教师发展品牌,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贡献“新泰智慧”。教师教育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正以扎实成效书写新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