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岱岳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信用积分添动力 爱心菜园喜丰收
强化“信用+”品牌建设
信用赋能文明实践显成效
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巾帼绽芳华 治理显温度
全民阅读 共沐书香
做好“关键小事” 筑牢幸福根基
协商填湾坑 出行更安全
考察学习拓思路 探索发展新路径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汶口镇强队伍、抓发展、破难点
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通讯员 王浩楠

近年来,大汶口镇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强队伍、抓发展、破难点”为主线,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为实现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强队伍

锻造乡村振兴主力军

选优配强“领头雁”,激活基层治理新动能。大汶口镇坚持把建强基层队伍作为党建工作基础工程,构建“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以选派全区党员干部到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行动为契机,申请两名政治素质高、基层经验丰富的区直部门科级干部到东武村、后周家院村任职,带领两村建强班子、抓牢党员管理、盘活集体经济。

淬炼本领强担当,锻造服务发展“多面手”。大汶口镇突出村干部培训主体,综合运用“课堂讲授+现场教学”“走出去+请进来”“线上学+线下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案例式、互动式、现场式教学课程比例,增强村干部服务发展、引领致富本领。今年以来,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2期,共培训45人。

储备后备“生力军”,丰富乡村振兴人才库。大汶口镇选优育强后备力量,精准锁定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储备人选进行详细摸底和座谈,搭建“一线历练+导师帮带”平台,安排后备干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结对帮带,在实践锻炼中提升能力。目前,该镇储备各类后备人才174人,其中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55人。

抓发展

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党建赋能产业融合,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大汶口镇深化“党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系统总结杨家庄村先进典型经验,组织各村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和业务培训,深化交流互动,实现“抱团”提升。组织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0万元以下的村赴范镇郑寨子村、马庄镇南李村实地观摩,学习壮大村集体经济好经验、好做法,不断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思路。

跨村联建抱团发展,绘就区域协同“共富图景”。大汶口镇抓好“跨村联建”,利用汶田片区和“四颜锦绣”联合党委,实现组织联建、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治理联抓、服务联享,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村企联建双向奔赴,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大汶口镇坚持互利共赢、因地制宜、市场导向、量力而行等基本原则,认真梳理总结焦家庄村“鱼菜共生”、申村西村大棚种植等村企联建成功经验,科学分析研判,为后续开展“村企联建·强村共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破难点

解好基层治理方程式

创新治理模式,画好共建共治“同心圆”。大汶口镇通过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矛盾调解、事务性服务、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员示范“先行”带动群众“前行”,进一步增强服务管理意识。

推行党员联户,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大汶口镇把“党员联户”作为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组织具备条件的党员根据实际情况,每人联系10户左右村民,有效密切党群关系,确保党群同行同向、同频共振。

推行网格管理,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大汶口镇充分考虑镇、村社会治理实际,绘制网格管理地图,形成党建引领下的“一网覆盖、服务齐抓、多元共治、平安共建”的网格运行体系。以群众“点单”、网格员“下单”、村委“买单”的订单式服务回应群众诉求,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