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泰安日报 4下一版
绿色“转身” “碳”寻新机
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
泰安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会议召开
全市双拥共建工作协商座谈会召开
深耕图书产业 传递知识温度
市领导到新泰市调研并出席重点项目开工仪式
一季度泰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97元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5年4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色“转身” “碳”寻新机
——泰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焕发新图景
 

□记者 李皓若

踩着春天的鼓点,泰安上下处处升腾着项目建设的热潮。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内,山东德普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高效合成碳酸二甲酯关键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在这里,二氧化碳有了新用途,被“捕捉”后高效利用,转化为锂电池电解液溶剂主要原料——碳酸二甲酯。

“每生产1吨碳酸二甲酯可消耗二氧化碳0.49吨,年产20万吨碳酸二甲酯便可消耗二氧化碳9.8万吨,同时我们还创新酯交换法,比起传统工艺全过程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相当于植树1.4万公顷,碳中和利用效果明显。”公司副总经理张弘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二氧化碳—新能源、新材料等高附加值基础化学品”的负碳产业链,填补行业内二氧化碳大规模高效资源化利用的技术空白。

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在泰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6.8%;全市在建在运储能装机超过5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关停低效小煤电机组4台、容量8.8万千瓦,全市能耗强度、煤炭消费同比大幅降低……

自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以来,泰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面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碳”寻发展新路径,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经济社会焕发出新图景。

产业焕新

传统与新兴的双向赋能

在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每分钟可生成、监测47.9万个核心数据,巨型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传统钢企的“数字生命线”。

开发“石特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施转智改项目280个;利用固碳减排钢化联产技术将钢厂煤气转化为甲酸,年减少碳排放30万吨……石横特钢“智能化+绿色化”的转型路径,正是泰安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迈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

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实现动能转换,泰安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齐头并进,既守牢根基,又推动产业结构向新迈进。

按照《泰安市“十强产业”行动计划》,我市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等“十强”产业通过技改升级、数字赋能等,持续发展壮大,撑起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主骨架”,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引擎”。2024年,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1%,规上工业煤炭消费量较2020年同期下降10%左右。面对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堵点卡点,我市加强重大产业技术攻关,4个省级攻关项目获批资金2050万元,资金额创历年新高;7个项目入选省新一批产业攻关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着眼未来,以新促转,随着“泰安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入轨,东方空间商业运载火箭、英视盛华卫星星座、乾堃火箭综合试验中心等一个个新质生产力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泰安卫星互联网、运载火箭、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也从无到有、突出重围。

在宁阳化工园区,腾空架起、纵横有序的公用管廊犹如“主动脉”将化工企业连接为一个整体,晋煤明升达将合成氨输送给华阳迪尔生产硝酸,华阳迪尔将硝酸输送给华鸿化工生产硝基苯……园区内原材料供应实现隔墙配套、循环利用,形成绿色、高效、高端“产业生态圈”。

如今,循环经济、链式思维驱动着我市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群加速崛起。2024年,我市成功争取盐穴储能储气入选省未来产业集群,岱岳区功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获评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3个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3个集群入选全省首批支柱型雁阵集群,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形成梯度发展的产业格局,各自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整体竞争力,共筑绿色发展新高地。

能源变革

储能之都加速崛起

能源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

下转02版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