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1日讯(记者 郑凯)近日,我市发布《2025年全市花生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今年我市花生生产应以“优模式、提产能、提品质”为目标,重点抓好种子精选、整地施肥、ARC菌剂施用、单粒精播、中耕培土、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规范化机收等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推动花生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若要推动花生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首先要通过精选种子来提高花生质量。意见指出,各地要落实好品种更新、种子精选、包衣拌种等种子处理关键措施,切实提高种子质量,为实现苗全、苗匀、苗齐、苗壮打好基础。一方面,要更新品种,挖掘良种增产潜力,大力推广山花27、花育9510、山花31、花育958等高产、多抗、高油酸品种,加快花生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要精选种子,提高种子质量,选择饱满、均匀、活力强的花生仁作为生产用种。此外,要通过包衣拌种,有效防控病虫害。
科学施肥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农户要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要平衡施肥,确保养分全面持久供应,近年来,土壤酸化、荚果空壳等问题比较突出,农户要切实重视钙肥的施用,以促进结实和荚果饱满;要科学施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高产地块用肥较多,农户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施肥方法。
意见指出,各地要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技术,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同时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早修整好排灌设施,进一步提高水肥利用率,并做好防旱防涝准备。此外,还要通过规范精量播种,提高播种质量。比如,农户要适期足墒播种,确保种子正常萌发;通过合理密植,打好高产群体基础;通过地膜覆盖来增温、保墒、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通过规范化机械播种,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意见还指出,农户要通过科学管理,持续优化花生群体质量,并通过绿色防控有效防治病虫草害;灾害天气也会给花生生产带来重大影响,我市各地要抓好渍涝预防、适期收获和机收减损措施,确保花生丰产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