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8日讯(记者 郑凯)近日,我市发布《2025年全市棉花稳产提质技术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努力稳定棉花种植面积,引导各类植棉主体深挖旱薄地以及高效棉作制度的棉花生产潜力,从“种—管—收”三大环节入手,大力推广棉花轻简化、机械化、集中成熟、抗逆栽培和绿色可持续关键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棉花生产质效,推进棉花可持续发展。
据悉,为贯彻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推动棉花稳产提质”的通知要求,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制定了本意见,助推棉花生产稳产提质。
提高“种”的质量。意见指出,农户要做好施基肥、造墒、选种、播种、除草等工作,夯实稳产提质基础。比如除草时,农户覆膜棉田时需压实膜边,防止风揭,同时苗蕾期结合中耕培土除草,实现化学防控与农艺措施协同增效。
提高“管”的质量。意见指出,农户要聚焦放苗定苗、中耕培土、肥水运筹、系统化控、简化整枝、病虫防治、防灾减灾等关键环节和节点,搭好稳产提质的架子。比如,在病虫防治上,农户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优先采用抗(耐)性品种、结合生态调控、农艺措施、生物防治等技术,充分发挥棉花自身补偿能力和自然天敌持续控害能力;可在棉田田埂、田边、林下等非作物生长环境或在棉田中每隔20米伴种1米宽的蛇床草带,利用其涵养的天敌防治棉蚜、棉蓟马等。
提高“收”的质量。意见指出,农户要做好脱叶催熟、集中收花、残膜回收等各项工作,把好稳产提质最后关口。对于晚熟、需要早腾茬或机械采收的棉田,提倡农户对其进行脱叶催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