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7日讯(通讯员 王晶)近日,随着气温回升,东平县上下呈现一派时不我待、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该县城区各建筑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纷纷挂图作战、抢抓工期,为东平县繁荣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然而,在火热的施工过程中,水环境治理问题却不容忽视,东平县不断加大建筑工地巡查力度,全力筑牢水生态环境底线。
“追根问底”用水来源。巡查人员将东平县城区工地划分为“东南西北”4个片区,制定详细的巡查路段和检查点,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走访全覆盖、巡查无遗漏。检查过程中,巡查人员重点查看工地取水来源、是否按规定安装计量设施及自来水缴费单据,检查用水设备是否存在泄漏或浪费水现象,强调新形势下私打自备井的违规性,要求有自备井的工地限期内自行封填接入公共供水,逾期将依法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明察秋毫”排水去向。建筑工地排水、降水行为始终是水环境保护的关键点。巡查人员按照重点工地每天不少于1次、一般工地隔2天不少于1次的频率跟踪监督,着重对各在建工地的排水及降水情况进行不间断巡回检查,重点查看排水许可证等相关材料,确认是否按许可要求排水;查看是否存在雨污错排、工地降水是否有偷排直排至路面的违规排放行为。目前,该中心已对城区内12个建筑工地走访到位,暂未发现违规排放行为。
“广泛宣扬”涉水政策。巡查人员结合《节约用水条例》《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规政策,详细介绍了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各建筑工地应承担的职责及在节水护水方面保障措施落实的具体要求,鼓励优先考虑使用收集雨水、再生水等水源用于混凝土搅拌、降尘等环节,减少对新鲜水的依赖。强调各在建工地要严格按照排水许可及施工设计图要求做好排水工作,防止出现违规排放行为。
通过巡回检查及宣传教育,东平县进一步提高施工单位对涉水行为的管理水平,保障施工废水合规达标排放,推动水环境保护工作有序进行,为东平县水生态安全贡献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