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随着“体重管理年”行动开启,减肥再度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线上线下多家减肥机构发现,五花八门的“瘦身神器”层出不穷,从口服的减肥产品到外用的减肥仪器,一些机构通过制造身材焦虑、夸大宣传、伪造科技概念等手段,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减肥陷阱。
红网
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结合膳食、运动与毅力。然而,一些减肥机构为追求利润乃至暴利,肆意制造肥胖焦虑,编造伪科学术语,营造了一个极不健康的减肥网络环境。消费者不仅减肥无果,反而受骗上当,损失金钱的同时丧失信心;另一方面,混乱无序的市场,夸大宣传、质量参差不齐的减肥产品,也严重阻碍了“全民健康体重管理”的推进。
光明网
在“减肥”这门暴利生意中,门槛极低、边界模糊,大量从业机构游走于保健与医疗的灰色地带,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卫生资质、执业资格都没有。法律对这类跨界行为缺乏有效约束机制,而“个体差异”“辅助作用”又为商家留下了足够的免责空间,使消费者维权艰难。一些原本应承担监管职责的机构或平台,也存在审核不严、默许甚至利益关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