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0日讯(记者 苏婷)“这次到岱岳区政务服务中心参加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收获满满,不仅学习了相关业务知识,也感受了‘一件事’改革成效,我们会将‘走流程’时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反馈,推动办事流程不断改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工程规划科一级科员朱同川告诉记者。
置身一线,换位思考……这样的场景,近两年在泰安政务服务系统成为常态。我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最后一公里”,创新推出“1545”工作法,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从“问需于民”到“问效于民”,多维度、实景式发现企业、群众“一件事”办理堵点难点,全方位检视“一件事”工作成效。
充分准备统筹走。“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开展前,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国定、省定“一件事”重点事项,分批次精心选定“走流程”主题;根据主题事项的相关性、类似性和专业性,采取局长科长带头,招募帮办人员、年轻干部、体验员或邀请第三方专业机构等方式组建体验团队;邀请“一件事”牵头部门对体验团队进行专题培训,确保体验人员懂政策、知情况。
明确标准精准走。“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线上线下注重查看落实改革细节,坚持“四看”:围绕“一门、一网、一线”落实,看办事方式多元化推动情况;围绕规定事项落实、事项自由组合、流程简化、时限压缩等,看办理流程最优化实现情况;围绕办事精准指导、一表申报、证照结果共享等,看办事材料最简化落实情况;围绕提供兜底服务、智能便民服务等,看办事成本最小化保障情况。
剖析问题深入走。“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开展后,工作人员注重解决问题,打造“体验—反馈—整改—评价”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对一般问题,实行接诉即办,做到“即知即改、动态清零”;对疑难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推进问题共商共办、协同解决,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绊脚石”。
自“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常态化开展以来,我市组织“政务服务监督员”开展明察暗访、现场走访活动31场次,开展专项评估2次,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216件次,有效推动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质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