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莫鑫
春日的泰山脚下,在一处桃花盛开的街角公园里,不少老人在新添置的健身器材上挥洒汗水,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欢声笑语响遍整个街区。
不远处,居民于庆洲看到这温馨的一幕,向记者感慨:“真是没想到,和邻居们向城管局反映了一下,竟真解决了小区周边缺少健身器材的问题,还给建了个小公园。”一个小小的公园,是泰安城市治理“绣花”功的影印。
近年来,泰安市推行“点线融合、四级贯通”的治理模式,以这根“绣花针”,织密市、区、镇街、村(社区)四级力量,织紧企业、项目、社区等基层点位,精准施策、协同发力,共同破解城市治理难题。
从问题导向到有解思维,再到精细的过程管控和居民共商共治,泰安正用一股“巧劲”让城市治理更有温度。
“微雕”路口巧解堵
在城市治理中,交通拥堵往往是市民直观的“痛点”。泰安市东岳大街与科山路交叉口曾是出了名的“堵点”。“以前中午买个包子都能堵上一个小时,尤其是放学高峰,机动车和电瓶车挤在一起,动弹不得。”一位市民回忆说。
泰安市城市管理局牵头多方组织调研,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科山路双向双车道设计存在不足,右转车辆被直行车流压住,再加上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致使拥堵成了常态。
“我们做过流量测算,自北向南行驶的车辆中,90%是右转车辆,路口只要有一辆车在等红灯,就能压住百十来米的右转车,能不堵吗?”一位工作人员说。
找准症结后,泰安开启了一场路口“微雕”:将科山路靠近路口的一段拓宽,增设一条右转车道,变为三车道,同时在两侧新增非机动车道,解决混行问题。
改造看似简单,却要牵动多个部门、多方力量。西侧地下有各种管线,无法西扩,只能向东扩。“开发商也希望路通了生意旺,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上述工作人员称。
具体施工中,城市管理局积极协调电力、通信、交管等相关部门,将路口微改造与市级市政道路设施更新提升一体推进,避免重复施工,最大限度提升区域路网通行水平。最终,这个曾让市民头疼的路口变得畅通无阻,改造效果立竿见影。
泰安以“点线融合、四级贯通”治理模式为支点,撬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功能完善,对群众反映强烈需提升的路段、路口,“一路一策”、挂图作战,提升道路11条,改造路口58处,进一步打通城市交通循环。东岳大街与科山路交叉口改造完成后,仓库路小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孩子不再焦虑;枣行社区背街辅路的建筑垃圾被清运干净,居民出行不再“堵心”……
路口微改造,不是某个部门的分内事,却是百万市民的关心事。发动多方共治,贯通治理脉络,不仅疏通了道路,更打通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信任,让城市运行更有序,市民生活更舒心。
“微暖”服务惠民心
如果说路口“微雕”是泰安城市治理的“面子”,那么社区服务的精细化则是“里子”。在泰安市东湖社区,春日暖阳洒在红色城管社区服务驿站前,居民们围着志愿宣讲专家,兴致勃勃地学习绿植养护知识。
“我家的蟹爪兰烂根了,这有人帮忙治,还免费讲怎么养多肉,太贴心了!”一位居民笑着说。自从驿站建成,义诊、盆栽修剪、政策宣讲等活动成了常态,老年人们的退休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记者注意到,在驿站门前有一个多层不锈钢格柜,每一格上都有一把小锁,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