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温雯
4月初,泰安港东平陆港站一派繁忙景象。“臂力王”集装箱正面起重机将排列整齐的集装箱一个个吊起,从火车转移到货船上。这些集装箱形状、尺寸统一,像一个个标准化的“移动仓库”,能够在公路、铁路、水路等不同运输方式间自由转换,这便是泰安港“一箱制”运输模式。
今年一季度,“一箱制”继续在泰安港发挥降本增效的显著作用,集装箱进出港量近9000标箱,创下历史新高,“一箱制”有何魔力?
3月22日,泰安港迎来首趟万吨大列,满载煤炭的集装箱由铁路“换乘”水运,全程“一箱到底”。“以前不是这样的,不同运输方式转换时,要经过多次装卸、仓储和转运等环节,成本很高。”兖矿东平陆港有限公司负责人秦文峰说,“一箱制”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了物流损耗和成本,一季度,泰安港彭集作业区煤炭从产地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至园区,直接换装水运,无需多次倒运和拆箱,平均物流成本降低30%。
“一箱制”助力集装箱“丝滑换乘”的同时,其装卸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前拉煤从火车上卸下,再装上货车,要等大半天,现在直接将集装箱装车,效率翻倍。”瑞星集团工作人员感慨道,“一箱制”使货物实现全程不落地,装卸效率的提升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为进一步简化流程,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推动铁路专用线进港区政策落地,简化了对接环节。“起讫两端铁路专线直通港口,运输时效提升20%以上。”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万吨大列业务的开通为“一箱制”运输提供了硬件支撑,进一步促进多式联运发展。
“一箱制”的推广,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还对内河产业绿色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集装箱的运输有效解决了传统散运中的货损和污染,煤炭损耗率从原来的3%—5%降至1%以内,还省去了篷布覆盖等额外费用。”秦文峰说,“一箱制”运输模式能够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为进一步释放“一箱制”绿色动能,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聚力船舶岸电改造、智慧航道提升、港口新场景应用、自动化码头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增运能,“中心优化规范集装箱堆存场地,探索建设智能化集装箱管理系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产业生态链,夯实‘一箱制’发展基础。”工作人员说。
“一箱制”为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在降本增效方面潜力巨大。市交通运输局港航铁路机场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董辰宏表示:“泰安港将以打造现代港航物流枢纽中心为目标,持续深化多式联运改革,拓展‘一箱制’应用场景,构建高效、低碳、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