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气清景明养心性
把清明过得更“清明”
为什么清明宜“动”不宜“静”
春日“上春山” 纸鸢秋千留春住
清明节日期为何不固定?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清明宜“动”不宜“静”

 

春季是万物复苏、阳气生发的季节,人体应该顺应自然界的变化,适度增加户外活动,舒展阳气,透达于体表,使气血得以运行去顺应春季的生发之气。而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日久则会伤阳,不利于人体健康。

清明前后,容易受到思亲氛围影响而心情低落,郁郁寡欢,此时如果不进行适当活动,容易因情志不舒导致肝气不畅而伤肝,不利于养生。

为什么清明时节应适当晚睡早起?

《黄帝内经》中写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清明节前后应适当晚睡早起,但不能熬夜,否则容易导致阳气折损、耗伤;也不能贪睡晚起,否则气机宣发不畅,久之产生头晕、失眠、困顿、乏力之感。

清明节气还要不要“春捂”?

春季为风邪最易侵袭人体的时节,天气虽渐暖,但早晚温差较大,容易感冒。“春捂”是必要的,应根据天气变化及个人体质适时增减衣物,注意腰部、腹部、足部等部位的保暖。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