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者 秦承娇
我们听过太多功成名就的创业故事,那些闪耀的成果令人心生向往。然而,你知道,在那前途未卜的征程里,创业者所承受的恐惧与孤独吗?
与常见的辞去大城市高薪工作回乡创业桥段相似,今年35岁的李鹏,曾是烟台某银行的高级信贷员。在行情好的时候,年薪接近40万元,一家四口过着美满滋润的日子。然而,随着市场行情的变化,2023年,他的薪资断崖式下降。
“收入不稳定了,到了这个形势,回来是最好的选择。”妻子婷婷极力支持李鹏回乡创业。于是,两年前的夏天,李鹏结束了10年的职场生涯,带着妻儿回到渐汶河边的小村庄,投身到养金蝉的创业中。
入场前,李鹏了解到的金蝉产业前景一片光明,可真正身处其中,才明白这是一场漫长的“赌局”。金蝉三年才能破土,任何一个细节的失误,都可能让所有投入化为泡影。
养金蝉的过程,是一场与自然和耐心的较量。卵粒的孵化环境、蝉蚁的投放时间、土壤的温湿度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就连树叶密度都可能决定金蝉生死。
开春后,李鹏花4万元从农户手中购买了20万根枯树枝。每一根枯枝内藏着50至150个蝉卵,它们娇贵得很,怕干、怕湿,怕冷、怕热,还怕螨虫。李鹏每天需要给卵枝喷水,定期检查蝉卵孵化情况,一旦在放大镜下看到蝉卵的眼睛开始变红,就意味着蝉卵孵化成功,可以殖种到树林中。
从回村开始,李鹏已经陆陆续续投入20多万元。看着储蓄卡上的数字不断减少,人的心气也会越来越低。“这个东西趴在土里,身体达不到出去的那一刻就不出去,可以在地下趴两年、三年、四年。”李鹏说,多一天等待,就多一分未知的恐惧,天旱了干死,雨多了淹死,还要提防蚂蚁、蜘蛛等天敌。
第一年埋下的蝉卵已经开始萌生,如果顺利,明年夏天就能迎来第一次收获。理想情况下,1亩地可以出1万只金蝉,按照去年的市场行情,每只金蝉收购价在1元左右,32亩地每年收入可达30余万元。不过,李鹏不敢想象得太过美好,头一年能出10万至20万只金蝉就算成功。
相比于结果的未知,回乡创业最难克服的是孤独。村里同龄人都外出谋生,李鹏就像一座孤岛,置身于寂静的乡村。每天被无尽的重复劳动填满,仿佛陷入了永无止境的循环。孩子想吃披萨,都要开车20公里到镇上去买。
“这片树林每隔7天就要浇一次水,32亩地大约需要7天浇完,浇完最后一亩地时,第一块林地又该浇水了。”去年一整个夏天,李鹏每天从下午4点到晚上11点都被困在树林里拧水龙头,他躺在地头,有那么一刻曾想要放弃。
创业虽苦,生活却不苦。妻子婷婷是一名短视频创作者。初见她时,她刚刚从杂物间扮演完被打入冷宫的华妃,疯疯癫癫的妃子形象与沉寂的乡村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后宫所有的角色都由她一人演绎,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她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她的“酱婶是村花”账号,用幽默和创意吸引了近3万粉丝。
孩子们也在乡村收获了自由与快乐。李鹏给两个儿子买了儿童用手扶拖拉机,春天播种土豆、夏季摸知了猴,孩子的笑声减轻了李鹏对他们的亏欠感。“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为男孩子来说,要更顽强。”李鹏希望自己能成为两个小男子汉的榜样。
如今,李鹏也在用短视频记录养蝉生活。“抖音是新农具,直播是新农活。通过视频展现自己的幽默、乐观,哪怕我今天不养知了猴了,你也会信任我,因为我是这样的人,并不是因为我在做什么事。”李鹏与婷婷把寂静的乡村变成舞台,在看似沉默的泥土之下,默默积蓄力量,等待破土而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