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千亿级“泰山锂谷”
聚青春之力 承雷锋精神
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
城市品质再提升 居民生活更美好
普及环保知识 共建绿色家园
开辟增收致富新路径
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细致关怀温暖人心
种植玫瑰提升道路“颜值”
污水管网清淤 解决堵塞难题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3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仪阳街道推行“跨村联建”机制
绘就乡村振兴“同心圆”

■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解难题。通讯员供图
 

□通讯员 袁广 张雪玉

阳春三月,仪阳街道西鲍村甘薯育苗基地内,省农科院专家正指导村民管护薯苗。这个由4个联建村共同投资的产业项目,年盈利超30万元,是仪阳街道推行“跨村联建”机制结出的硕果。

仪阳街道创新以党建为统领,抓组织建设、抓产业发展、抓为民服务的“一统三抓”工作格局,通过组织联建、治理联抓、产业抱团,走出一条乡村连片振兴的新路子。

组织联建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现在8个村的年轻干部在社区轮岗锻炼,后备干部库已有10名重点培养对象。”仪阳街道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该街道打破行政村壁垒,组建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书记、4个村党支部书记为委员的联合党委,将8名35岁以下干部、2名乡村振兴助理员纳入“育苗计划”。创新“书记沙龙+党员联训”模式,通过“党课轮流讲、党日联合过”,让联建村党员群众从“各扫门前雪”变为“共画同心圆”。在运行机制上,该街道建立“一周一例会、一季一分析”制度,累计协调解决村庄规划、环境整治等37项难题。石东村党支部主要负责人深有感触:“过去各村单打独斗,现在联合党委统筹资源,1.8公顷育苗基地3个月就能建成投产。”

治理联抓

织密民生服务“幸福网格”

“张大爷,您的慢性病药买回来了。”日前,网格服务员将药品送到独居老人家中。仪阳街道构建“党建+网格”治理体系,划分四大网格,组建“红黄绿”服务队(红色党员先锋、黄色志愿服务、绿色平安守护),2024年开展“双服务大走访”76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8件。联合调解室里,4名老党员调解员正在调解邻里纠纷。该街道创新“四熟”工作法(人熟、地熟、情况熟、业务熟),去年化解矛盾23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同时,便民服务大厅整合43项民生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日均办理业务3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

产业抱团

打造集体经济“强引擎”

“跟着省农科院专家学技术,甘薯苗不愁销路。”西鲍村党支部主要负责人算起了收益账:联建村共建37个育苗大棚,年育苗200万株,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这个由联合党委牵头的产业项目,整合各村资金120万元,与省农科院签订包销协议,形成“科研+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联建村先后外出考察6次,最终选定甘薯育苗这个短平快项目。目前,联建片区已形成“1+3”产业格局(1个核心示范村带动3个周边村),发展苗木种植、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集体经济薄弱村全部“清零”。

如今的仪阳街道,联建村之间道路相通、产业相连、治理相融。中心社区广场上,“跨村联建·幸福家园”的标识格外醒目,村民自编快板唱道:“支部联建力量大,产业抱团腰包鼓,网格服务暖人心,乡村振兴大步跨。”

通过“跨村联建”机制,仪阳街道联建片区集体经济增长42%,矛盾纠纷下降65%,群众满意度提升28个百分点。仪阳街道将继续深化“一统三抓”模式,让组织联建更紧密、产业联合更高效、治理联动更精准,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