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鸣
时光匆匆,一晃八年已逝,我的父亲孟石先生离开我们竟如此之久。这悠悠八载,思念悄然填满生活缝隙,像春雨般将我的心浸润得湿漉漉的。每至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我与兄妹总会怀着眷恋与追思,前往祖林地——孟家林。一路上,往昔与父亲相伴的画面如电影般循环放映,那些曾经看似琐碎的日常愈发清晰,仿佛父亲从未离开。
孟家林位于泰山以西十多公里,是家族的根脉所在。父亲生前说,离去后要回到这片土地与爷爷奶奶相聚。这里留存着家族数代人的过往,铭刻着家族记忆,是父亲灵魂深处永恒的栖息之处。从孟家林向东眺望,泰山磅礴巍峨,山风裹挟着泥土与青草的芬芳,松柏傲然卓立,如此钟灵毓秀之景,怎能不让父亲魂牵梦绕?他对家乡的眷恋深入骨髓,生前无论多忙,都未间断回老家给爷爷奶奶上坟,这份对根的执着坚守,也深深影响着我们。
按民间传统习俗,父亲走后第三年便该立碑,可家乡还有风俗,父亲走后母亲尚在时不能立碑。三年前,我萌生为父亲立碑的念头。如今,一些地方父母亲一方去世后立碑,会将健在一方老人的大名用红漆涂在墓碑上。经过与兄妹商量,我们最终决定,在父亲离开八年后的清明节完成立碑心愿。
为给父亲立碑,我细细梳理了他的一生。往昔与父亲在砚边的对话浮现脑海,既是幸福回味,也是深深思念。我在撰写父亲墓志文时,幸得著名学者何树华先生为父亲撰铭曰:其为人也,宽厚仁慈,善待众生。其育才也,孜孜不倦,桃李繁荣。其为学也,博大精深,誉流齐鲁。其为艺也,格调高雅,号曰孟竹。高山仰止,画坛独步。景行行止,士子咸慕。谈笑在耳,音容在目。趋庭犹昨,彩衣如故。永垂不朽,咸沐其祜!这是对父亲一生精神与品格的凝练与映照。
父亲待人谦虚谨慎,对待事业兢兢业业。20世纪70年代初,他由省教育厅教材处调入泰安师范专科学校(现在的泰山学院),肩负创建美术系并担任系主任的重任。当时百废待兴,困难重重,但父亲没有退缩。他全身心投入学科建设,从课程设置、师资引进,到教学设备购置等,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为邀请知名教授讲学,他多次登门拜访;为完善课程设置,他常常熬夜查阅资料。
父亲率先成立全省师范美术院校校际教研会,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合作。他广纳贤才,邀请全国著名美术教授来校讲课交流,如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赵友萍等。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张华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尉天池等,以及著名画家周思聪、黄养辉、霍春阳等艺术界泰斗都在那个时期纷纷来到美术系讲学。他们带来了最前沿的艺术理念、最精湛的绘画技巧,让师生大开眼界、收获颇丰。这些学术交流活动,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泰安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在全国的知名度。
1978年,父亲受教育部委托,承担拟草全国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的重任。他查阅大量资料,拜访众多院校,经过努力完成任务,为全国师范院校美术专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参与筹备成立全国美术教育学会,推动了美术教育交流合作。
国家恢复高考后,父亲是山东省大中专美术院校最早的招生负责人之一,与时任山东师范学院美术系主任张鹤云一起负责全省的招生命题、录取工作。他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为全省选拔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作出了巨大贡献。
父亲晚年常回忆往昔,1977年恢复高考,不少“老三届”学生早已工作、结婚生子,但仍怀揣艺术梦想。父亲和张鹤云为给他们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四处奔走,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高校,克服诸多困难。后来,看着这些学生在艺术领域绽放光彩,父亲觉得这是岁月给他最珍贵的回馈。
父亲曾经对我说,美术系成立伊始,白手起家,专业教师仅有五六个人,他整日都沉浸在繁重的教学与行政事务中。在他担任美术系主任那些年里,放弃了太多创作的时间,极不情愿地搁下画笔,去处理繁杂的事务。如今,昔日的泰安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已是拥有近百名教师、千余名在校生的泰山学院艺术学院;他甘为人梯,为培养人才倾尽心血,肩负起传承艺术火种的使命。
父亲将毕生心血倾注于美术事业,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持续探索、躬身实践。在艺术的道路上,他以笔为剑,披荆斩棘,用一幅幅饱含生命力的作品,坚守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他一生专注于中国画山水与花鸟画研究与创作,作品风格独特,倾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他笔下的泰山,巍峨耸立,展现出磅礴气势和生命的力量,让人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他的花鸟画作品,质朴灵动,栩栩如生,让人从中看到人性的善良、坚韧与美好。他喜竹、爱竹、画竹、颂竹,创造了“空断雪”留白的画竹技法,其笔下之竹被称为“孟竹”,作品雅俗共赏,深受赞誉和喜爱。
父亲自童年起在济南求学,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考入大学,工作后便将毕生心血毫无保留地倾注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领域。在山东美术教育的这片沃土上,他辛勤耕耘,以开拓者的姿态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美术人才。像山东大学教授张乐毅、山东艺术学院教授沈光伟、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王志明等,他们如今已成为高等美术教育领域的中流砥柱;还有董洲、曹和平、王沂光等一大批才华横溢的著名画家,在艺术创作领域成绩斐然。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传承着美术教育与创作的火种,延续着父亲对美术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执着,成为父亲奉献一生的有力见证。
父亲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永不落幕的一生;是平凡与闪耀交相辉映的一生;是成功与担当恒守初心的一生。父亲的墓碑,宛如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是他跌宕起伏、饱经风雨的一生,合上是我们对他无尽的崇敬,在岁月里静静诉说着他的故事。
伫立在孟家林,凝视着为父亲立起的墓碑,思念如潮。微风轻轻拂过,仿若父亲温柔的抚摸。父亲虽已离去,但他的音容笑貌、言传身教,永远刻在我们儿女的心中,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伴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直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