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围绕粮食、大豆、蔬菜、果业、畜产品、水产品等优势特色产业,针对农户生产经营特点,量身定制特色金融产品,目前涉农产品已达10余种。
多方联动
下好合力富农“一盘棋”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安全乃新春开局头等大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手机种田、掌上育苗等智慧化农业技术令人眼前一亮,让春耕尽显科技范,科技兴农取得新成效。
东平县种植大户刘善对此深有感触:“在农商银行App上一点,贷款就到账了。有了这笔‘及时雨’,今年的收成稳了。”据了解,刘善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承包土地达16公顷。春节过后,正值小麦施肥、施药的关键时期,扩大种植规模和农资采购急需流动资金。东平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得知需求后迅速响应,主动上门服务,帮助刘善通过线上渠道顺利获得20万元贷款。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当前正处于春耕备耕的重要阶段,东平农商银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聚焦春耕企业、农资经营户、种植合作社和广大农户的融资需求,强化金融供给,切实解决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短缺问题。截至目前,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2.36亿元,同比增加1.16亿元,其中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4.66亿元,同比增加0.89亿元。
同时,东平农商银行扎实推进网格化营销,借助智慧营销系统,依托“四张清单”建设,通过深入沿街商铺、市场,配备专属客户经理,走访农户、农资经销商等群体,实现“定格、定人、定责”,全面掌握辖区客户春耕信贷需求。截至目前,“四张清单”有效对接率达86.83%、基础信息完善率达61.71%。
“早”字当头
重点领域输送“及时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农业保险是稳产保供的“压舱石”。
为保障小麦生产安全,中华联合财险泰安中心支公司早行动、早上门,把农业保险服务送至田间地头,助力保全保足中央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为保障农户全年粮食丰收打好基础。
初春时节,我市部分地区小麦受灾,类型主要以旱灾为主,部分小麦是因浇灌返青水过早造成的二次冻害。受灾区域集中在泰山区天宝镇黄道沟村、黄石崖村,岱岳区满庄镇林家安铺村、灌庄村等地,损失面积约93公顷。中华联合财险泰安中心支公司立即安排,由分管负责人带领农业专家奔赴各县(市、区)乡镇,到田间实地查看受灾情况,通过观察小麦的根系活力、茎叶数量、颜色及病虫害情况等,判断是否受灾;统计单位面积的存活苗数、分蘖数等,评估受灾情况。
针对小麦受灾情况,该公司印制并发放小麦早春管理技术明白纸,积极邀请技术部门联合组成技术帮扶团队,对冬小麦进行灾后复壮,现场教授农户抗旱方法,并对不同地块后期可能出现的灾情分别提出技术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组织灾害防治培训,提供受灾地块灌溉技术指导、施肥管理建议和病虫害防治要点,进行农业作物风险减量管理,有效降低灾害损失。
做好春耕备耕工作是粮食丰收的重要前提。春耕是检验金融服务“三农”能力的一场大考,我市各级金融机构将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供给,深化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的能力,为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贡献更多金融智慧。放眼全市,金融“活水”奔涌,为田间地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坚定了广大农户今年多种田、夺丰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