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12日讯(记者 苏婷)为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决策部署,市财政局聚焦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围绕会议费、差旅费、培训费等重点领域构建全链条管控体系,推动公务支出规范化、科学化。
完善会议费管理体系,从严控制办会成本。我市细化办会标准,印发《市直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补充通知》,明确分类管控:一类会议按批准时间执行,二、三类会议不超过1天,传达布置类会议压缩至半天,超期专家评审会需单位内部审批;严格统筹同类会议,精简参会规模,会议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泰安城区内,并优先使用单位内部会议室。提倡线上会议模式,明确线上会议费用列支范围,包括设备租赁费、技术服务费等,禁止包年宽带等费用纳入会议费核算;要求涉密会议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定期开展终端设备和场所保密检查,确保线上会议合规安全。从严从紧核定会议费支出,从严控制纸质材料印发数量和范围;除一类会议外,原则上不发放文件袋、笔、笔记本等。
深化差旅费管理改革,强化全流程管控。我市修订印发《泰安市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细化交通、住宿、报销等标准。交通费方面,短途出差实行定额包干,结合实际,明确出差目的地(或驻地)与机场不在同一市域的按照城市间交通费报销。住宿费方面,赴泰安内县(市)执行泰安市住宿费标准的80%。同时,创新差旅费管理模式,增加“公务之家”线上购票等多渠道出行方式,全省首创机票最低票价验证功能;推行电子票据替代纸质凭证,明确“当天往返不报住宿费”“借用人员分段核算费用”等要求,弥补政策空白。全面实施差旅电子凭证网上报销改革,依托“公务之家”平台实现差旅申请、审批、报销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2024年,市直159家单位实现全覆盖,县级279家单位开展试点,2025年在全市全面实施。
创新培训费联合会审机制,压减非必要支出。我市实施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市财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泰安市干部教育培训项目化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实行“归口管理、统筹安排、集中审批”模式。2023年以来,累计压减培训项目45个,压减资金预算911.1万元。严格预算与执行管控,对预算实行源头控制,年初未列入预算的培训项目一律不予安排,已列入预算的培训项目需提供详细实施方案,培训费支出严格执行住宿费、伙食费上限标准,优先使用市委党校等内部场地。同时,优化培训形式与资源利用,除上级统一安排外,培训地点原则上安排在泰安城区,鼓励依托“泰山云学堂”“灯塔—山东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