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文 通讯员供图
王川
“我们把医疗创新的火种带到藏区,验证了‘有希望的等待是幸福的’这一真谛。”去年8月,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财金健康集团脑病儿童公益救助中心主任王川重返西藏日喀则探望曾救助过的10名脑病藏族儿童,并带领医疗团队再次为50余名日喀则藏族脑病儿童提供义诊服务。看到更多孩子与家长重拾生活希望,王川坦言,这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2019年12月以来,王川发起的“新的希望”全国脑病儿童公益救助项目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脑病儿童前行的道路。他积极奔走,提出的脑病儿童救助“多方共付”模式得到有效实践。截至目前,全国已有1500余名脑病儿童得到免费救助。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王川对如何推进弱势群体高效救助进行了深入调研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多方共付”模式的提议。
王川说,经过5年的实践积累,他带领团队通过医疗科技创新突破了儿童脑病治疗难题,特别是协同以诺莱医学神经疾病首席专家田增民教授为核心的专家团队,运用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无框架机器人脑立体定向技术”,突破了脑病儿童传统康复治疗中的瓶颈。
“民生和公益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既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也离不开模式创新的持续推动。”王川说。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他提出的通过“多方共付”模式推进“一老一小”群体民生服务工作开展的建议,旨在解决救助项目资金支持的短板问题。“‘一老一小’是我长期以来从事公益慈善和民生事业的重心。这个建议是对我过去两年提出的‘多方共付’模式的延续和深化,我想努力为脑病儿童多做一点实事。”王川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与激励,建立或试点建立“多方共付”模式,并建立监督与评估机制;要鼓励“多方共付”模式先行先试。“围绕涉及乡村振兴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民生工程,各有关部门和国有企业应牵头在政策和资金上重点支持;以区域为单位开展‘多方共付’模式创新,依托残联、民政等部门打造更为精准的‘小而美’‘一老一小’民生项目;依托民政部门及慈善总会系统在公益慈善领域打造‘一老一小’公益慈善平台,创新公益慈善基金募集和救助模式,为儿童和老年人撑起‘关爱保护伞’。”王川说。
“作为人大代表,我将在大会上积极发声,为弱势群体争取更多关注与支持。同时,我将带领我的团队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和坚持,胸怀理想,不断推进和完善脑病患者公益慈善项目,为社会救助事业贡献更大力量。”王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