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24日讯(通讯员 张妍)“这是最后一批西瓜了,别人最早的瓜授粉都完成了。”在梯门镇东柿园村的大棚里,种植户李鸣强夫妇忙得热火朝天。两人和工人一起将嫩绿的甜瓜苗埋入土壤,整个大棚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作为梯门镇有名的“种植能手”,李鸣强的大棚一直是东柿园村的“风向标”。去年冬季红泡椒全部丰收后,他就立刻着手准备西瓜种植。一边开着旋耕机旋地,一边和伟丽公司联系种苗;种苗订单确认的时候,李鸣强已经把有机肥撒进棚内进入闷棚阶段。
李鸣强的大棚实行“红泡椒+伟丽西瓜”的轮作模式。大棚里原本种植的是红泡椒,按照传统种植模式,整个夏天和秋天基本上就是红泡椒种植的空档期,李鸣强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利用大棚空档期,春季2月种植伟丽西瓜,5月则无缝衔接种植红泡椒,做到“人田两不闲”,实现“一棚双收”。“西瓜和红泡椒对土壤养分需求互补,轮作后病虫害反而减少了。”李鸣强边说边算起经济账,“西瓜亩产能达到5000公斤,红泡椒亩产也有5000公斤,收入比单一种植翻了一番。”
“大棚种植就是挣个辛苦钱”这句话,是梯门镇大棚种植户的共识,“春瓜秋菜”的轮作模式连续两年效益持续提高,种植户栽苗时间一年比一年早,种植技术一年比一年好。尚元村种植户王波的甜瓜苗,覆盖了5层膜,春节前就完成了定植;东瓦庄村种植户的哈密瓜已经顺利度过寒潮进入管护期。
“全镇在2月20日左右已完成所有春季瓜类定植,相较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最早的种植户元旦前收完辣椒就定植了。除了引入新品种,全镇很多种植户首次尝试了冷棚五膜技术,顺利度过了春节后的寒潮天气。早种早收价格好,我们会持续做好跟踪服务保障工作。”梯门镇农技站站长介绍。
从一年一茬到蔬菜不断茬、瓜果四季香,一座座果蔬大棚的“崛起”进一步拓宽了梯门镇群众的增收渠道。梯门镇将继续拓宽设施农业发展路径,结合规模化发展优势,深化“春瓜秋菜”轮作模式,在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的同时持续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生活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