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开栏
的话
一年之计在于春。泰汶大地广袤的田野里,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即日起,本报开设“沃野新绿 万象‘耕’新”栏目,聚焦春耕备耕和春季田管关键节点,呈现各地抢抓农时、科技助农、政策护航的生动实践,展现我市乡村振兴新图景。
小麦返青吐新绿,人勤春早绘“丰”景。当前即将迎来小麦春季田管的关键时期,泰安各地抢抓农时,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打好基础。在汶阳田腹地,“老把式”用上新农具、“科技田”配上新装备、专家授课接地气、为农服务聚焦“最后一公里”……粮食生产不断注入新动能,广袤田野上正在铺展绿装,展现盎然生机。我市将全方位、多举措推动春耕备耕和春季田管工作,打造粮食生产新标杆。
“老把式”用上新农具
“干了一辈子农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受到农业的大发展。新农具提高了劳动效率,咱也得用起来。”2月20日,在肥城市安驾庄镇安驾庄村,农户仇凤菊夫妻二人以及两名雇工正在田间施肥。农机在沃野上驰骋,不一会便完成了眼前大片地块的施肥工作。仇凤菊告诉记者,从最初扛着锄头土里刨食,到如今新农具成为“主力军”,现代农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他们将耕种好承包的20余公顷土地,多种粮、产好粮,为守护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伴随着小麦返青,各式农机装备陆续上阵,成为春耕备耕的主角,科技范儿满满。在相邻的蔡家颜子村,植保无人机在田地上空施肥、洒药。“有了新农具助力,作业效率可提高十倍以上。”“90后”种地能手汪龙说。虽然年龄不大,但在别人看来,汪龙是农业种植上的“老把式”。“新农具‘施展拳脚’,既省时又省力,这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潜力和努力的方向。”汪龙说。
位于安驾庄镇洼里村的无人农场可谓泰安农业种植的“明星农场”,这里不仅有无人机、植保机等各式新式农具,还有农业机器人等“新质生产力”,它们在这里测环境、防病害,大显身手。“我们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老农民’,但也要跳出思维定式,主动学习新技术,借助现代农业之力,实现从‘会种地’到‘慧种地’的转变。”洼里村党支部书记刘太钢说。
“高标田”上绘“丰”景
给农田装上“科技引擎”,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是高标准农田发展的优势所在。在汶阳镇浊前村水肥一体化微灌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挥舞“长臂”施工作业,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水肥一体化项目投资少,使用效率高,既节省了开支,又促进了作物生长,能为村里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浊前村党支部书记张同杰说。水肥一体化项目实现了水肥的高效利用和精准管理,将为春耕备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管理,这一项目预计收益可达11万元。”张同杰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汶阳镇以科技赋能粮食产业发展,改变以往“大水漫灌”的耕作模式,通过推广应用现代农业新技术,使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有效提高,农业发展也由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高效型转变,为粮食生产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无独有偶,在边院镇大海子村,种粮大户夏光新也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受益者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我们还安装了PE管道,管道建成后预计每亩地能节约20立方米的水。”夏光新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让农田管理变得便捷高效,粮食产量也将随之增加。目前,他承包种植的20公顷小麦孕育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推动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助力粮食丰产增收。
为农服务护粮安
返青的麦苗长势喜人,春日的汶阳田上生机勃勃。泰安全力做好为农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在汶阳田为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用鼠标轻点数字大屏上的地块,便可一览该地块的农资销售点详情。农资销售点的名称、负责人、联系方式等信息一应俱全,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农资物品调度。“数字农业大数据平台集合电子证照、农情监测、农资服务、农机服务、技术服务、金融服务等功能板块,各类数据一目了然,数智赋能农业生产,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汶阳田为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
下转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