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栋
2月10日,泰安日报社印刷厂原党支部书记、高级政工师宁传琪仙逝,享年88岁。
我在报社工作26年间三进印刷厂,其中两次在宁书记领导下工作。
光阴如梭,往事如昨。我从部队转业到报社工作时,报社刚从青年路搬到金山路不久,员工多,宿舍少。我和宁书记住社外,他在城南,我在城西,家距报社都十多里地,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那时,我儿子10来岁,须按时到城区上学。因为要送儿子,我上班总是提前到岗。进报社门,常见宁书记不紧不忙地打扫办公室内外卫生。他家在泰山脚下的宁家结庄村,距报社十三四里地,上班一路上坡,骑自行车需半个多小时。这位中等身材、微胖、年过半百,长年早上班、晚下班的老同志令我肃然起敬。后来,我听说他本可凭资历优先分到宿舍,只是因为人多房少没要。
1990年,为扩大生产经营,报社任命我到印刷厂任副厂长。报到时,慈眉善目的宁书记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来厂工作,发挥你的特长,多联系印刷的活,为报社创收。”作为记者,我在随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彭珮云到莱芜视察时,听市计生委主任说,城乡急需易懂实用的计划生育方面的书。我与宁书记汇报后,他马上跟我说:“咱有进口轮转印刷机,自动化程度高,印刷质量好、速度快,抓紧与他们联系,策划印书。”一个月后,一本约5万字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指南》在我们厂开机印刷。当年,除泰安的育龄妇女人手一册外,还有10万册被运往济南。空前的印刷量,让整天在班上忙碌的宁书记乐得合不拢嘴。年终,宁书记报上级有关部门为我记功,而日夜为厂操劳的他却连基层嘉奖都不肯报。
在厂里,我曾受到宁书记两次直接而又委婉的批评。有一次,我听说他老伴儿因腰腿疼要去市中心医院看病,便让司机开双排客货两用车去接。但第二天上班后,司机说宁书记和老伴儿没去医院。我觉得这事蹊跷,就问宁书记:“嫂子的病咋好得那么快?”他说:“不是我批评你,昨天你派车帮了我的倒忙。司机走后,你嫂子熊了我一顿,说我老宁没水平,用公家车接老婆去看病。”爱说笑的宁书记最后给我来了句方言:“夜儿头晌午,老妈妈子让我用自行车驮她去的医院。”
宁书记老伴儿一米七多,外号“大个子”,进城看病的路又是上坡,说是用自行车驮她去医院,倒不如说用自行车推她去看病,一个“驮”字,满是汗水。我跟宁书记开玩笑:“你和嫂子,这叫先结婚后恋爱。”他叮嘱我,以后再也不能为他动用厂里的车了。
还有一次,宁书记和厂长去外地考察学习,下班时,厂里来了送货的半挂车,60多个卷筒新闻纸,每个约500公斤重。司机希望当晚卸货、当晚出城,若次日上班后再卸,会耽误一天的工夫。但此时已到了下班的点,卸车人手不够。见我着急,办公室主任说,仓库保管、叉车司机一会儿就到,误了饭点就吃工作餐。当天气温零下十几度。卸完纸后,招待所做好了工作餐,是四盆热气腾腾的大锅菜。从不喝酒的我要上酒。办公室主任说:“工作餐,每人15元,超了标,书记、厂长回来会批评。”我说:“超了从我工资里扣。”至今我还记得,那晚我们喝了两瓶泰山老窖酒,抽了一盒大鸡烟,多花了十几元。几天后,宁书记找我谈话:“我和厂长到外地学习,晚上你组织大家安全、及时地卸完新闻纸……”我一听就知道他想说工作餐超标的事,忙说:“是办公室主任组织的,应该表扬他。吃饭喝酒是我定的。”宁书记笑笑说:“天冷,吃饭喝酒是小事,但喝了酒上夜班容易出事故。”我忙作检查。后来,他给我讲了许多规章制度外要注意和如何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事情。
……
宁传琪,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的党务工作者。他永远活在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