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国山送福 恭贺新春
产业发展 村级增收 走出“兴业富农”新路子
仲裁服务暖人心 锦旗传情表谢意
东平县人民检察院举办 迎新年书画作品展
保障流浪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才聚桃都·职通未来”招聘活动启动
在践行村规民约中 健康文明过大年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泰市果都镇党委书记李元:
产业发展 村级增收 走出“兴业富农”新路子

■李元接受专访。记者 王磊 摄
 

□记者 池彦明

近日,新泰市果都镇党委书记李元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果都镇的基本情况。

李元:果都镇地处新泰中西部,总面积48平方千米,辖34个行政村,总人口4万,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素有“新泰粮仓”的美誉。全镇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形成了农机装备制造、特色金属加工、新能源汽车、汽车内外饰件制造喷涂四大优势产业,先后获得省级文明村镇、省级平安农机示范乡镇、泰安市文明镇、泰安市乡村振兴工作先进集体、泰安市新型工业化强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主持人:果都镇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元:2024年以来,果都镇按照新泰市委“五农四化”工作部署,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子。

在特色产业培育方面,果都镇以加快“四区布局”为主线(东部工业集聚区、南部田园综合区、西部特色农业区、中部城镇功能区),明确“一村一业、连片开发”发展思路。其中,以瑞谷庄大樱桃为代表的林果种植片区,优产大樱桃150万公斤,销售收入达2300万元,新泰樱桃节在果都镇成功举办;以“农企联农”模式为核心的蔬菜种植片区,建有蔬菜智能育苗室1个、温室大棚26个、红薯育苗棚68个,营收可达3200万元,计划建设乐垦农业托管大棚8个,盘活闲置院落,打造蘑菇种植庭院。

在农业品牌创建方面,果都镇按照“1+3+N”模式,利用“三资”清理出的罐头厂,打造1个酱菜精深加工产业园,依托陈氏酱菜、福瑞酱菜、紫芥园食品3家老牌企业,招引“N个”深加工企业和特色电商,推动产业向多口味、品牌化、系列化发展;梁父山五粮酿造项目,成功举办企业成立20周年暨果都新工厂投产仪式,将在做强品牌的基础上,通过原料订单种植、果酒品牌研发、共育电商人才,进一步探索产业深度融合。

在村级经济增收方面,果都镇将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作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累计收回账款495万元,增加村集体直接收入317万元,每年增加稳定收入115万元;同时,不断拓宽村民以土地、房屋、农资、设施等多层次入股方式,逐步走出一条兴业富农的发展路子。

在抓牢粮食增产方面,果都镇整治非耕地约62公顷,新增耕地约60公顷,实现全年粮食总产量3.4万吨,无人机“一喷多促”确保秋粮稳产经验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以张官屯村“一块田”为试点,在2023年流转土地30公顷的基础上,新流转土地近7公顷,形成较为成熟的“市场化双托管”模式,计划采取典型引路、梯次铺开的方式,力争打造连片大田托管示范区。

主持人:果都镇积极推进“一块田”建设,实施土地“双托管”服务工作,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元:果都镇试点打造张官屯“一块田”土地种植模式,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一块田”结合起来,发动村民自愿土地流转,引入泰安市供销农业服务发展有限公司专业化经营团队,形成土地“双托管”,以合作共建、按股分红的方式开展集约经营,带动集体和村民共同增收。经测算,“一块田”面积约36公顷,粮食增产4.5万公斤,村民通过“流转收益+入股分红”实现增收,村集体通过“收益分成+设施租赁”年增收6万元。

主持人:在借助企业优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果都镇是如何实践的?效果如何?

李元:我们依托“红映果都·聚力项目”党建品牌,探索出一条“党委领航、企业带动、村企共建,推动乡村振兴全域提升”的好路子。

一是党建联动。我们以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成立“两新”组织综合党委,牵头组织村、企业党支部定期开展“书记沙龙”“头脑风暴”等主题活动,共谋村企发展。目前,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原则,已组织部分村党支部和辖区企业签订住宿、物业、就业等方面的多个结对协议,实现了村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我们还成立了工业装备、特色金属加工等4个产业链招商专班党总支,组织相关企业、驻地村共同在补齐产业链条招商上发力,不断提升组织凝聚力和党员向心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二是村企联建。我们以组织联建为引领,积极推进莫庄片区11个村与企业“攀亲戚”“结对子”。一方面,企业发挥人才、信息、资金、技术优势,帮助联建村拓宽思路、扩大就业、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联建村帮助企业破解转型发展中的土地、原材料、劳动力等问题,实现资源互补、成果共享。我们围绕“唤醒沉睡资源,让闲置资产活起来”的发展思路,以洪路庄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建设为牵引,积极盘活闲置院落,试点推进“村庄公寓”发展模式,建成农村经营服务中心,摸排闲置院落600平方米,把村民地闲置院落交由服务中心统一经营。服务中心一期投入30余万元,对3处闲置院落进行装修布局,打造成极具“乡村庭院”特色的职工宿舍,目前已有国泰、森宇、吉利等多家企业职工入住,每年增收3万余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