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泰安文艺工作者 2025年春节联欢会举办
村企共建 三产融合 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消防宣传进社区 安全知识记心间
霞锦映湖面 落日醉余晖
寒冬送暖 情系老兵
“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
公交司机及时救助晕厥乘客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着力构建乡村“30分钟健康救治圈”
“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

 

□记者 李皓若

做完眼底筛查,测完血糖,看到检测结果,杜秀梅在镇卫生院的走廊上长舒了一口气。今年60岁的杜秀梅家住岱岳区满庄镇,因总感觉口干、脚麻,前阵子到镇卫生院慢性病筛防管康服务中心进行检查治疗。

“我这糖尿病是老毛病了,平时不注意,血糖一直控制不好,还出现了并发症。”杜秀梅说,“在镇卫生院慢性病筛防管康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我现在对怎么吃、怎么治、哪些指标要定期监测很清楚,在‘家门口’拿药、治疗,非常方便。”

2023年,满庄镇卫生院建立慢性病筛防管康服务中心,配备专业设备,通过专家指导和家庭医生长期守护,从运动、饮食、教育、监测、用药等方面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管理,现已管理“三高”患者14430人。

基层医疗是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我市着力构建乡村“30分钟健康救治圈”,让“家门口”就医从“有”到“优”。目前,我市所有乡镇卫生院均已配备DR机、彩超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83%的乡镇卫生院配备CT机,97%的乡镇卫生院配备血凝仪,48%的乡镇卫生院配备眼底检查设备和颈动脉斑块检查设备。在特色科室建设方面,我市乡镇卫生院已建设61个市级特色科室,涵盖康复科、儿科、眼科、医养结合科等,进一步丰富了基层医疗服务内容,提高了乡镇卫生院在日常检查、疾病诊断和急诊救治方面的能力。

与此同时,我市推动乡镇卫生院开展医防融合工作,尤其是在慢性病管理方面,通过整合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健康管理平台,利用健康驿站、家庭医生工作室等渠道,为慢性病患者提供全程跟踪服务,进行定期随访、健康指导。随着硬件设施和服务功能的全面优化,我市13家乡镇卫生院已成功升级为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成为地方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宁阳县东疏镇大伯集村卫生室,诊疗室、药房、治疗室、中医阁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村医戴文龙身着白大褂,神情专注地为病人看诊。戴文龙已在大伯集村守护群众健康20余年,见证了村卫生室的变化。“以前,卫生室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夏天一边打针,一边赶蚊子。”戴文龙说,经过改造,曾经的矮瓦房变成了“小洋楼”,不仅装上了暖气、空调,还换上了新病床、座椅,诊疗设备也由曾经的“老三样”变成了壁挂式全科诊断仪、心电图机、吸痰器、康复理疗设备“新四样”。

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在我市持续进行。2024年,全市共完成686家村卫生室“五有三提升”改造,配备观察诊查床、检查检验设备、智慧随访和康复理疗设备、空调和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优化诊疗环境;近2900家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实施“6S”管理,推进基层首诊服务流程再造,开展门诊延时、周末预防接种等系列便民惠民服务,进一步满足群众的健康需求。

村医是群众健康“守门人”,让村医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才能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注入源源动力。王垒是宁阳县伏山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2023年7月,宁阳县从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业务骨干下沉基层,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的他被安排到东代村卫生室担任“第一村医”。在王垒到东代村卫生室之前,东代村卫生室还没有开展针灸、推拿等中医适宜技术,“现在村民大多非常熟悉中医治疗和调理,很多村民会主动要求进行中医理疗。”王垒说,他致力于做好“传帮带”,让更多村医把中医适宜技术学好、用好。

坚持人才赋能,激发内生动力,围绕基层优质资源供给不足问题,我市持续探索、统筹推进“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2024年,全市通过“乡聘村用”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5人,乡镇卫生院编制数量增加12%;开展乡村医生综合能力全覆盖培训三年行动,组织乡村医生线下培训225场次,培训乡村医生16778人次。此外,我市启动“万名医护进乡村”活动,每年下沉人员不少于500名,同时变“输血”为“造血”,建立梯队帮扶常态长效机制,为基层留下更多“带不走”的医疗队伍。

记者了解到,到2026年底前,我市力争建成15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20家中医特色卫生院和20家特色专科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面提升。届时,我市将构建起便捷、优质的乡村“30分钟健康救治圈”,让群众在“家门口”更有“医”靠。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