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池彦明
近日,新泰市小协镇党委书记周燕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小协镇的基本情况。
周燕:小协镇位于新泰市中部,辖17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人口4.7万,总面积39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矿区、山区、库区“三区”并存乡镇。近年来,小协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坚持以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补齐农业发展短板、打造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发展目标,聚力攻坚、奋力而行,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园区等称号。
主持人:小协镇围绕“五大振兴”做了哪些工作?
周燕:2024年以来,小协镇围绕“五大振兴”,坚持让优势更优、短板变强的工作思路,实施了村企共建、三产融合、村村规范、人才先行、品质提升“五大行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在组织振兴方面,开展“村村规范、整镇提升”行动。我们打破固有的“就任务抓任务、来工作干工作”原生思维,明确党务工作、“三资”管理、“两委”干部监督与后备人才培育、村级场所运转等6类24条事项,让村级工作有规范可循、有标准可依;同时,以管理区为单位,纪委、组织、经管、农业等部门联合行动,督导村(社区)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设置“全面规范村”和“单项亮点村”,营造了比学赶超、比中求进的良好氛围。
在产业振兴方面,实施村企共建和三产融合发展行动。我们发挥新泰市粮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流转土地30余公顷种植黑玉米、蜜薯等农产品,实现订单种植、定向销售;搭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合作平台,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减少了企业成本,实现互利共赢。我们依托横山片区,整合周边村的资金、资源、人才等要素,成立新泰“水润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高标准加工厂房,新上桑叶茶、酸枣茶等自动化设备,统筹各村优质农产品,打造产业聚合式、中心带动式共富工坊5个,探索出“农户种植、公司加工、平台销售”的三产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人才振兴方面,实施人才先行行动。我们引导在外人才回家乡、建家乡,设立“协力同行”人才工作联络站,强化“五乡”人才培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在生态振兴和文化振兴方面,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我们以和美乡村创建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基础设施、路域环境、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农业生产废弃物、村容村貌“六大攻坚行动”,目前已创建省级文明村2个、泰安市级文明村7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个、泰安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3个、新泰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同时,依托“语润平阳”“好新宣”等宣讲平台,深入村(社区)开展理论宣讲150余次,开展送戏下乡、农村大舞台等文艺活动80余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主持人:小协镇在产业振兴方面有什么新计划?
周燕:小协镇将继续坚持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工业化思维发展农业产业,打造“一园、两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园即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我们将充分发挥山东泰淼食品有限公司龙头带动作用,流转设施农业用地约13公顷,建设养殖大棚;盘活泰淼食品东侧3.6公顷闲置土地,新上两条屠宰生产线,建设泰淼食品二期项目,打造养殖、屠宰、熟食加工、冷链物流全链条肉鸭产业链;加快推进速冻调理品、久润食品等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明年建成投产;积极盘活大宝公司闲置厂房,新上熟食及冻制品加工等项目,推动小协镇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链更强、更全。
两基地即鱼菜共生养殖基地和横山农产品加工基地。鱼菜共生养殖基地方面,我们引进腾飞智渔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600余万元盘活约1.4公顷闲置大棚,建设养鱼池50余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600余万元,村均增收10万余元;同时,通过以点带面,充分利用3个村约13公顷设施农业用地,大力推广鱼菜共生养殖,实现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横山农产品加工基地方面,2025年,我们将进一步梳理“水润山”强村公司运营模式,全力打造桑叶茶、酸枣茶、水果干等特色品牌,推动农户、集体、公司实现互利共赢。
小协镇将继续坚持“1+4”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实干担当,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