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踔厉奋发惠民生 实干笃行谱新篇
  
  版面导航    
2025年1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市民政局
踔厉奋发惠民生 实干笃行谱新篇

端午节幸福食堂粽香飘。
 

□记者 王玲玲 通讯员 张公喜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为新时代新征程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市民政局坚持“登高望远、为民争先”,围绕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累计争取上级资金8.71亿元,国家级试点3项,省级试点8项,救助、儿童、地名等工作获市领导肯定,获评“泰安工作创新奖”特别奖。

坚守为民初心,写好为民答卷。一串串数字、一项项成绩,是市民政局用扎实工作交出的一份厚实的民生成绩单。

优化服务供给 养老服务跃上新台阶

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市民政局围绕“老有所养、老有善养”,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为契机,持续优化养老服务。

高质量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2024年,市民政局累计为全市60岁以上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成家庭养老床位5016张,为7527人开展每人不少于30次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累计服务达85万次。我市在民政部、财政部成果验收中被评为优秀等次,位列全国东部13个项目地区第一名。

市民政局加快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业发展,2024年1—9月,我市社会工作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9%,行业增加值增速6%,高于全市服务业行业增加值1.2个百分点;2024年1—11月,我市规模以上养老服务企业实现营收1.24亿元,同比增长20.8%。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安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条例》,是全省首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法规,已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为我市做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并被确定为2024年度泰安十大新闻之一。同时,泰山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被农业农村部、民政部等五部委确定为2024年度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

市民政局实施泰安市智慧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提质升级工程,着力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建成省级智慧养老院2家,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省成立首家市级政校企联盟,与6所驻泰高校、2家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向13家养老服务机构授牌实习实训基地,搭建养老人才培养桥梁。连续多年实施千名护理员免费培训工程,定期举办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不断提升护理员职业技能水平,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市民政局迅速启动老龄工作,顺利完成老龄工作体制机制调整,明确新一届老龄委成员,并召开老龄委全体会议。全面建立80至89周岁老年人高龄补贴制度,我市泰山区岱庙街道丽景社区、泰前街道广生泉社区成功入选全省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典型案例。高标准组织开展敬老月活动,市主要领导出席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并走访慰问了百岁老人。

民生实事办得好不好,群众最先感受到。“年纪大了出门不方便,平时家里就我一个人,现在每天中午,饭菜送到手里,不用自己跑腿,想理发、拿药啥的也有人帮忙,别提多方便了。”岱庙街道80多岁的程大爷说。

提升救助水平 兜底保障取得新成效

低保家庭的柴米油盐、特困老人的冷暖起居、困境儿童的待遇落实……社会救助是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衣食冷暖、促进共同富裕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

市民政局聚力为民生托底,让民心更暖,依托“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作用,及时、主动排查困难群众,确保“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持续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基本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市救助管理站成功入围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肥城市入选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

2024年,我市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980元、786元,增幅7.1%、9.1%;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274元、1022元,增幅4.4%、6.2%。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16万人,发放低保保障金5.35亿元;保障城乡特困人员2.47万人,发放特困供养金3.86亿元;保障低保边缘人口1.49万人,全市低收入人口覆盖率达到常住人口的2.15%。实施临时救助3313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176万元。

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的指导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完善“泰汇救”社会综合救助服务平台,将12.54万低收入人口和48.86万其他关注对象纳入监测范围。2024年全市累计核实监测预警信息5.49万条,经基层核查,纳入救助保障范围1566人次。

持续加大困境儿童关爱力度,全力筑牢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市民政局全面落实儿童福利政策,机构养育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2450元、1960元、1452元,全年发放救助金5758万元。印发《泰安市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泰安市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实施方案》等关爱文件,以“筑梦阳光 护未泰安”儿童关爱服务品牌为牵引,实施暑期儿童赋能行动及“润心伴成长、同心护未来”等系列关爱活动,累计为超1.67万人次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务。

强化规范管理 公共服务实现新发展

2024年5月20日,“海誓山盟·情定泰山”集体颁证活动在泰山之巅举行,15对新人在现场游客见证下集体“领证”结为夫妻,以一场集体婚礼共盟白首之约。

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是我市在婚俗改革、深化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方面的创新。市民政局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厚植文明风气新“沃土”。积极推进婚俗改革,以免费颁证、集体婚礼等形式,积极开展简约现代的婚礼模式。启用泰山红门婚姻登记巡回点,在泰山之巅举办集体颁证仪式,承办全省“海誓山盟 爱在齐鲁”婚俗改革宣传活动。泰山区在全省婚丧习俗改革现场推进会上以《实施婚俗改革“四大工程” 谱写幸福新篇章》为题作典型发言。肥城市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期婚姻登记信息数据质量提升试点地区。

我市殡葬改革成效显著,积极推广肥城市深埋还耕、深埋造林、树葬公益林、骨灰堂、地堰墓葬、卧碑6种节地生态建设模式,探索绿色殡葬改革新路径,民政部、省政府、省民政厅领导多次实地调研,对相关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推进惠民殡葬政策实施,宁阳县在免除4项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的基础上,将骨灰盒费用一并免除,实现火化环节全免费,相关做法在《山东改革》刊发。全市5个项目入选全省“逝有所葬、迁有所去”生态安葬试点。

坚持守正创新 社会治理发挥新作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也是慈善事业要到达的“最后一公里”。

市民政局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紧抓社会组织、慈善组织、区划地名等社会治理的重要元素工作,不断夯实社会治理根基。

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市民政局高效推动社会组织党组织单独组建工作,目前323家民政主管社会组织中有267家单独组建党组织,单独组建率为82.6%,位居全省前列。社会组织年报率达96.56%,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省前列。行业协会商会累计减免降低收费967万元,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4家,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150家。社会组织年报率达96.56%,再创历史新高。累计减免降低收费967万元,处置非法社会组织13家。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73家,督促整改79家。扎实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累计帮助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82个,达成意向金额162亿元。

慈善事业更加精准。全市新增慈善组织9家,总数达85家,位居全省第四;全市慈善组织募集资金1.72亿元,慈善活动支出1.39亿元;设立社区慈善基金158个,募集资金407.81万元,开展慈善活动68次,受益群众9.6万人次;全市首家慈善文化公园落成。

地名管理更加规范。我市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泰安市中心城区地名规划》,被纳入泰安市人民政府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泰山区“乡村著名行动”全国先行区工作经验被确定为第一批典型经验,为全国24个县(市、区)之一,泰山区地名工作经验案例《培育多元社会力量 搭建地名文化保护平台》入选民政部《国家〈地名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案例选编》,宁阳县被确定为地名方案编制省级试点单位,泰山区、东平县相关做法被列入全省“乡村著名行动”典型做法,泰山区、东平县被确定为全省“乡村著名 邮路畅通”助力乡村振兴试点。

一件件民生实事、一条条有力举措,体现的是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展现的是全市民政系统不断提升的工作力度和“民生温度”,映照的是我市民政事业发展的新境界、新未来。

登高望远,为民争先。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市民政局将持续把民之所盼作为政之所向,把民之所需作为政之所为,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真正将党和政府的便民利民政策落到实处,让民生保障的“底色”越来越浓,群众幸福生活的“成色”越来越足,努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贡献更多民政力量。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