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肥城 上一版3  4下一版
“小网格”守护“大安全”
物流降成本 发展增效益
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文明新风尚
“冬闲”变“冬忙” 奏响“致富曲”
多维聚力解锁党员教育“活力密码”
情系残疾人 走访暖人心
国家能源集团石横公司实现绿证交易“零的突破”
打造商圈新标杆 激发消费新动能
多举措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仪阳街道探索“三个三”教育管理模式
多维聚力解锁党员教育“活力密码”

 

□通讯员 尹梦真 邹晓琳

2024年以来,仪阳街道深刻认识到党员教育培训是基层党建的基石,通过持续创新学习形式和拓宽培训渠道,成功探索出“三个三”教育管理模式,促使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日臻完善,教育工作质量显著跃升。

紧抓“三个对象”

教育形式灵活多样

街道紧盯“关键少数、雁阵队伍、青年骨干”等党员群体,紧密围绕党员干部培训重点,量体裁衣打造特色培养体系。

“关键少数”带头学。街道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会、党工委会、讲党课等多种形式,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学习、深刻领会。2024年,组织“第一议题”学习18次、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27名领导干部先后讲授专题党课32场次,有效带动了全体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雁阵队伍”集中学。街道将基层党支部书记作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2024年共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2次,以专题授课、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等形式开展,干部队伍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青年骨干”灵活学。街道创新“学思践悟 理响仪阳”青年干部宣讲品牌,为35岁以下青年干部搭建展示平台,全年组织开展“青年大讲堂”12场,青年骨干党员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聚焦“三种资源”

教育内容丰富多彩

针对党员教育培训资源短缺、吸引力不强等问题,街道党工委多方整合各方资源,破解教育培训资源难题,切实提升教育质效。

充实师资队伍。街道突破行业和领域限制,从市委党校、领导干部、先进模范人物、党支部书记中遴选20余人担任授课教师,并聘请致富能手、村内乡贤、企业负责人等10余人围绕桃产业、桃文化、建安产业发展等仪阳特色资源开展授课,让培训内容既有高度又接地气。

丰富课程体系。街道根据实际情况和党员需求,动态调整学习内容;借助主题党日、“双服务大走访”等活动,广泛征集党员建议120条,集中研讨,精准研判,实施个性化培训,满足党员实际需求。

升级教育阵地。街道聚焦党员教育品质,高标准建设党工委党校1处,借助智能手段,推动街道党组织同步培训;打造华东第一抗战地道、刘台桃文化博物馆、泰西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建安展厅等6个特色教育基地,串起红色脉络;铺设12个现场教学点,设置现场参观、学员沙龙、演讲比赛等流程,织密“沉浸式”实践教学网。

打造“三味课堂”

教育阵地多元发展

为破解党课形式单一等问题,街道党工委创新“政治课堂”“实践课堂”“指尖课堂”,为全街道党员“充电蓄能”。

“政治课堂”集中学。街道积极举办党员干部警示教育、村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党员轮训、基层治理专题培训等活动58期次,示范带动教育党员群众达2370人次,持续强化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

“指尖课堂”便捷学。街道依托“学习强国”App、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主题党日学习资料,推送党务知识、时事热点、“微党课”,形成系统性信息分享机制;针对流动党员群体,建立微信群,创新“党建+每周一学”模式,累计向流动党员推送学习内容200余次。

“实践课堂”务实学。街道各党支部秉持“群众需要,党员报到”原则,2024年开展4次“三问于民”走访活动,收集群众诉求及建议536条,现场答复354条,182条纳入跟踪办理流程。街道党员干部从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入手,拉近党群距离,架起连心桥梁,持续提升群众认可度、满意度与幸福感。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