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2日讯(通讯员 孙圆方)日前,东平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挥职业技能培训对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为劳动者提供适应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的培训课程,帮助劳动者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自身价值。
坚持就业导向,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走深、走实。东平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针对重点就业群体,了解培训需求,列出培训清单,将特色产业、新兴服务业等作为技能培训的主攻方向,科学设置技能培训项目。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开展大棚蔬菜种植、纺织服装等技能培训;围绕新兴产业发展,大力开展直播带货、电子商务师等新业态技能培训;围绕劳动者转移就业需求,继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家政服务员等市场急需紧缺服务业培训,不断提升务工人员队伍技能素质,提升务工人员就业竞争力,千方百计推进群众就业增收。
立足实际情况,细化培训过程监督管理。围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班次多、人员覆盖广、培训地点分散、监管难度大等制约培训开展方面的问题,东平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积极探索培训监管新模式,搭建“5G+”职业技能培训远程智能管理服务平台,强化全程监管,建立规范透明的监管机制。该平台通过实名认证、人脸识别、后台监控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参训学员身份信息、培训情况、参学率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培训过程有记录、可查询、可追溯,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搭建就业平台,助力学员就业增收。东平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通过直播带岗、现场招聘会等形式,为有务工意愿的劳动者与用工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培训后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引导培训机构采取灵活多样就业服务形式,做好就业创业培训跟踪服务。立足培训强技能、促就业、拓增收的出发点,做好对学员的跟踪服务。收集岗位实际需求与培训中的差距,调整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