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近日,肥城市孙伯镇党委书记郭庆付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2024年,孙伯镇成功入选第三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名单,孙伯镇为此做了哪些规划?
郭庆付:孙伯镇位于肥城市西南部,地处四县交界,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9万人,荣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卫生镇、省精品文旅名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等称号。“汶水明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覆盖孙伯镇全域,突出文旅融合和现代农业,致力于打造全省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乡村振兴样板区。
在规划方面,孙伯镇确定了“一核双轮三支撑”的总体布局,“一核”即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委为领导核心,起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孙伯镇成立片区党委,制定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配合专业第三方科学编制《实施规划》,围绕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策划总投资4000万元的200公顷粮食单产提升示范方等片区项目3个,并对实施项目采取闭环式管理、清单式推进。
“双轮”即积极构建全域土地托管、基层治理“双轮机制”。孙伯镇地处“汶阳田”核心区,传统粮食种植面积占全镇可耕地的90%以上。结合这一种植实际,镇党委创新实施“镇联合社+镇投公司+村级合作社+农户”四方合作,将全镇2520公顷耕地交由专业第三方合作公司,借助集粮食种植、收储、销售于一体的全环节托管服务,推动资源整合,深挖单产潜力,带动均衡增产。此外,孙伯镇将全镇划分为85个网格,24个党组织、116名镇村干部、300余名骨干党员融入网格参与治理,推行“三级吹哨”报到机制,由网格上报、中心吹哨、部门报到,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2024年以来,已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400余件。
“三支撑”即北部文旅融合片区、中部驻地提升片区、南部现代粮食产业片区。北部文旅融合片区突出“多元”,充分发挥岈山村红色遗址、五埠村石头古村落、东坞村云蒙山等特色文旅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中部驻地提升片区突出“品质”,对驻地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高标准实施“五化”提升工程,改善驻地居民居住条件。南部现代粮食产业片区突出“惠民”,一方面,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推广、全镇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等项目,全面实现片区内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另一方面,结合大汶河生态廊道建设,对沿汶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打造旅游节点,同时打通全域旅游环线,推动南北片区融合,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全域农文旅发展格局。
主持人:孙伯镇如何写好全域土地托管文章?
郭庆付:我们的全域土地托管模式是以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为切入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2022年以来,我们引入城资集团投资建设孙伯镇全域托管服务综合体,探索实施“镇联合社+市属国企+村级合作社+农户”四方合作全域土地社会化托管服务模式。2024年,我们将镇投公司纳入运营,承担全域托管综合体的服务平台作用,负责资金保障,就土地托管各生产环节与各市场主体对接;镇联合社负责土地集约流转、工作协调和对上争取;村级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与农户签订协议,纳入统一管理,做好劳务保障。
我们着力做优服务,由镇投公司牵头,将粮食生产全环节纳入托管,实现统一供种、供肥、供药;以镇联合社为主,村级补充,整合全镇农机资源,进行机械服务;对接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富士康集团,洽谈粮食收储、销售价格,做好粮食收储服务。通过完善全环节托管的各项配套服务,2023年秋季以来,南栾村、西程村369.07公顷耕地已实现全环节托管,其余村均实现3项以上多环节托管。
在全域托管模式下,我们通过优化服务,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储,增加了粮食收益;南栾村、西程村2个村通过托管服务费、土地服务费等形式实现麦季增收5万元。
主持人:孙伯镇文旅资源丰富,如何推进文旅产业发展?
郭庆付:文旅产业是孙伯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更是未来产业。现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五埠岭伙大门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云蒙山景区、大型生态观光型无动力设备游乐场鹿里王国露营谷、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大石桥村、省文物保护单位护鲁山泰山行宫、中国传统村落岈山村,以及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后方医院、毛公山、三圣堂、德盛斋药铺、关帝庙、抗战地道等景观。
2023年以来,我们规划打造了连接4个村、直径8公里、覆盖28.5平方公里的北部文旅融合片区,沿线布局总投资27亿元的五埠岭品质提升项目、岈山红色旅游项目、鹿里王国露营谷项目、温泉康养项目、云蒙山景区品质提升项目和投资6000万元的基础设施提升项目。2023年,片区接待游客30余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300余万元。
2024年,我们在推进五大文旅项目的基础上,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积极打造五埠夜间经济项目,依托“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品牌优势,规划布局“一核心九业态”,即以伙大门文化为核心,丰富发展不夜村、美食胡同、状元胡同、乡村音乐节、市集五种业态,与原有的古村观光、精品民宿、影视拍摄、民俗体验四种业态相融合,2024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15.8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92.3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3.2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