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探索“两区”融合、结对共建新路子 为全市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财源实践”
“美丽经济”升温 警惕虚假宣传
安全生产“回头看” 巩固成效不放松
“小岗位”也能发挥大作用
赶黄河大集 品传统年味
学子患重病 师生伸援手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5年1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市不断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
“小岗位”也能发挥大作用

■幸福食堂服务人员为居民盛饭。记者 杨文洁 摄
 

□记者 杨文洁

每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肥城市边院镇官庄社区幸福食堂里锅铲碰撞,火苗跳动,热油裹着翻腾的食材“滋滋”作响。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里,64岁的梁兴香和两个同伴切菜、炒菜、端菜,热火朝天地忙活着。他们每天变着花样准备美味的饭菜,解决社区老年人的就餐难题。

“钉钉打卡”

杜绝“冒名顶替”现象

“我们三人应聘的都是社区里的公益性岗位。每天按时上下班,工作不累,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哩。”说起自己的工作,梁兴香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对于梁兴香来说,每月800元的工资可以补贴家用,更重要的是不耽误照顾家庭,一个公益性岗位消除了她对外出工作的诸多顾虑。

官庄社区目前有18人在公益性岗位工作,除了幸福食堂服务人员,还有社区网格员、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等。每天工作前,他们定点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钉钉打卡”,相关信息即时上传到边院镇公益性岗位管理部门。

在边院镇,“钉钉打卡”的实行不仅解决了各村居公岗人员的考勤难题,更实现了全镇对公益性岗位的统一管理。

“每天上午上班后,我们首先对考勤情况进行照片比对、信息比对和考勤时间比对,对有疑虑的进行电话核实,确保人员、岗位和工作时间实现‘三个一致’。”边院镇负责公岗人员考勤监督的工作人员郭昕钰说。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边院镇通过用人单位工作人员每天对公岗人员进行拍照打卡、镇街公岗管理人员在后台进行比对的方式,从根本上杜绝了“吃空饷”“冒名顶替”等现象。

精准管理

让公岗发挥大作用

稳就业促增收。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是肥城市统筹城乡就业、深化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肥城市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结合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及脱贫人口情况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增收。截至目前,肥城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岗人员达10600人,其中,乡村公益性岗位人员9000人、城镇公益性岗位人员1600人。

公益性岗位队伍不断壮大,带来的是如何精准管理的问题。如何将好事办成实事?肥城市蹚出了新路子。

“坚持科学设岗、实名管理、动态管理,是我们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一套‘组合拳’。”肥城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朱刚介绍,在岗位开发方面,肥城市立足提升岗位开发质量,全面梳理现有岗位、空余岗位、人员实际需求,确保符合实际工作需求,并指导镇街、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开发岗位,实现人岗相符。在人员录用方面,肥城市不断提升人员审核力度,在现有市县、镇街、村居三级人员资格审核的前提下,联合多部门进行联审,确保人员身份符合安置条件。在人员管理方面,肥城市制定了相关制度,完善更新了村级人员考勤实施细则等。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人员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考核,切实发挥城乡公益性岗位在兜底线、稳就业、增收入、强基层、优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坚决做到‘有岗有人、有事有责’,坚决杜绝‘政策养懒汉’现象发生。”朱刚说。

明确制度

提升公岗管理质效

精准化管理带来的效果有目共睹,边院镇徐庙村就尝到了制度带来的甜头。

“我们村共有22名乡村公岗人员,是边院镇公岗人数最多的村。”徐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琪给记者算了笔账,徐庙村作为占地30余公顷的大村,原来仅绿植修护一项支出,每年就需3万元。自从公岗人员上岗后,4个人组成的绿化队完全承担了全村的绿植修剪、移植和补植等工作,大大节省了村里的开支。

村里的岗位村里人干。公益性岗位不仅节省了村里的开支,还让村民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使村里的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公益性岗位给基层管理带来了益处,但缺点也渐渐暴露出来。乡里乡亲的关系,总逃不过一个“人情”,这让公益性岗位监管成为工作开展的难点。

“大家都是亲戚、熟人,代替打卡的事情总会发生。之前我们尝试过多种考勤方式,但无法做到有效监管,直到推行‘钉钉打卡’后,情况才得到有效改善。”张琪说,公岗人员每天打卡的照片通过网络即时上传到镇里,避免了中间出现“作弊”和“说情”的情况,监督人员也不再害怕得罪人,让公益性岗位发挥出最大作用。

城乡公益性岗位事关群众福祉,一头连着社会稳定、民生冷暖,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共同富裕。自2022年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开展以来,泰安市累计安置上岗7.4万人,目前在岗6.2万人。“面对在岗人员多、管理压力大的现状,我市建立健全各级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日常管理,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指导各县(市、区)大胆探索,采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有效防止虚报冒领、‘吃空饷’等问题发生。”泰安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副书记张洪双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