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东旭
在肥城市,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自今年4月底成功并网后,历经120多次测试,已日益显现出储能优势。肥城300MW先进压缩空气储能国家示范电站综合管理部主任殷朋告诉记者,今年并网发电项目的整体规模是以往的3倍以上,压缩空气储能已形成规模化、模块化发展态势。
数百万年前形成的盐矿经过开采后形成一个个盐穴,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的理想场所。如今,随着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肥城原本闲置的地下盐穴,正在变为深埋地下的巨型“充电宝”,可实现年发电6亿千瓦时。
“在用电高峰,示范电站可以满足20万名到30万名居民的用电需求,每年可实现节约标煤近20万吨,实现碳减排50万吨,在地方的削峰填谷及新能源消纳上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副主任李文说,储能项目可以很好地解决新能源发电与用电端时间不匹配的问题,还可以让电量变得稳定可控。
这个全球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肥城市仅用1年时间便完成建设,速度令人惊叹。项目建设为何会跑出这样的“加速度”呢?
“项目落地后,我们第一时间组建服务专班,聚焦关键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提供贴心代办等服务。”肥城经开区企业服务部部长彭会东说。
“我们当时抱着怀疑的态度。电站落地后,我们发现肥城市做的比之前给我们承诺的还要好。”殷朋说。
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废弃盐穴变为能源仓库。目前,肥城市在建在运的盐穴储能项目规模达1260MW。一个集盐穴储能、储能装备制造、能源配套服务等于一体的盐穴储能产业集群正在隆起,将为我市打造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打下坚实基础。
在追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我市还把虚拟电厂建设作为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推动“源网荷储”高效互动,支撑城市能源转型。
在国网泰安供电公司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我市虚拟电厂聚合资源负荷曲线变化情况。这是山东省首个接入省虚拟电厂运营管控平台的“聚合式”虚拟电厂。项目实施后,平均每年可提供清洁电量约3800万千瓦时,等效节约标准煤1.6万吨,减排碳粉尘1.1万吨、二氧化碳3.7万吨。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623.52万千瓦,同比增长27.2%,占电力装机的比重达61.9%,占比位居全省第四,形成了“储能之都”串珠成链、“泰山锂谷”聚链成群、“光伏高地”集群成势的良好发展局面;全市在建在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储能装备制造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绿色正日益成为泰安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我们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以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为导向,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完善相关运行机制,积极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在确保大电网运行、用户用电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搭建友好型清洁能源消纳网络,充分发挥泰安市在全省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领军作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徐兆兵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