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文莉
近日,岱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斌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天平街道作为城区街道,在资源与发展思路上与乡镇有哪些不同之处?请介绍一下天平街道的基本情况及乡村振兴工作。
王建斌:天平街道地处泰城西部、岱岳新城区,下辖42个村(社区),其中行政村、村改居32个。辖区境内交通发达,泰东路、泰肥一级路、老泰肥路贯穿东西,104国道横跨南北,连接京九、京沪铁路的泰聊铁路在境内设有站点。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天平街道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很多便利。
此前,天平街道很多农业村遵循传统发展路径,如玄黄村、邱家庄村、南大圈村,交通闭塞,空心化、老年化严重,是众多农业村的缩影。人力匮乏、思路受限、产业稀缺,是影响农村发展的“三座大山”。为尽快突破发展瓶颈,我们成立了天平街道乡村振兴产业片区党委,在街道全域内谋划产业、文旅、采摘三条发展路径。
做好产业带动新文章。天平街道与恒源兵器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在南大圈村建成零件加工车间,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天平街道借助泰尚黄精、仙草谷的优势,带动辖区北部耿庄村等6个村推行“公司+合作社+专业村+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目前,辖区内黄精种植面积达260余公顷,解决就业200余人。村集体发展“订单式”农业,企业按保底价回收,既保证了黄精品质,又保障了农户收益,每户年均增收1.5万元。
绘就生态文旅新画卷。天平街道挖掘农业生产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功能,带动旅游、民宿、研学等经济产业发展,创建泰山极顶茶和泰山仙草谷特色研学基地,在板大山村打造窝窝度假村,在玄黄村、邱家庄村、南大圈村等村开展民宿休闲游,打通了与夏张镇的乡村振兴连接线,实现乡村振兴整体组团发展。
开辟林果采摘新路径。天平街道着力培育大陡山泰山极顶茶、姜庄苹果、南大圈富硒地瓜等特色农产品,在邱家庄村结合山东省“万村共富”行动,打造冬暖式樱桃大棚;借助辖区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开展采摘游活动,设立水果采摘交易农贸市场,吸引城区居民前来采摘观光。2023年,天平街道成功举办第一届樱桃采摘节,反响热烈,进一步打响了天平樱桃名气。
发展动力提上来了,钱袋子鼓起来了,我们开始大力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成立街道“三资”管理招投标中心,为辖区32个村居开通了对公账户。近一年来,天平街道完成村级111份合同整改,增加集体收入138.1万元。
主持人:思路打开了,产业跟上了,天平街道是怎样推进人才工作的?
王建斌:我们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大力建强班子人才、本土人才、专业人才三支队伍,实现乡村振兴组织和人才工作齐头并进。
锻造能征善战的村级班子。天平街道常态化开展“支部书记大讲堂”活动,打造学习借鉴平台;建设新时代党员之家,设立10个现场教学点,持续提升村级队伍整体素质;制定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核办法,持续开展跟踪问效、动态评估,保证在任村干部能干事、干成事;集中力量打造耿庄村、南大圈村等示范村,重点整顿1个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示范带动、结对帮扶等方式,巩固先进、推动中间、带动后进,实现乡村振兴组织力量稳步提升。
培育多手齐抓的本土人才。天平街道开设高素质农民培育课堂、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等,围绕农业种植、品牌创建、产业经营等内容,通过“请进来讲”“走出去学”,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本土高素质人才队伍。近年来,街道共储备“五乡”人才334名,为乡村振兴充实了后备力量。
引入专业过硬的外来力量。天平街道配合岱岳区打造泰安人才小院,通过校企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持人:天平街道是如何守护村庄绿水青山、涵养村民文化品格的?
王建斌:乡村振兴,既要塑好型,更要筑好魂,所以在建强战斗堡垒、充实村民“钱袋子”的同时,我们同步推进生态和文化工作。
在生态振兴方面,天平街道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严格按照和美乡村示范村创建工作标准,建立问题台账,实施销号管理;积极打造生态宜居村庄,目前已打造完成南大圈村、耿庄村等省、市、区级和美乡村示范村15个。同时,我们积极做好生态绿化提升工作,对辖区内的山水岭地、村村通道路、城镇绿化等进行全面布置,今年共完成造林绿化7公顷,升级彩色廊道14.5公里,持续为乡村振兴增绿添彩。
在文化振兴方面,天平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开展文艺活动、组织志愿服务、新修村规民约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进一步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近一年来,天平街道结合全区“七星”和美村居建设等工作,开展送戏下乡、健康义诊等活动500余场,在南大圈村举办齐鲁“年”文化节活动,通过文艺展演和“黄河大集”展现新时代乡村新气象;在板大山村建成家风家教阵地“尚德院”,开辟“信用体系+道德评议”新路径;在送驾庄村、岩庄社区等村居打造“爱心蔬菜免费送”“爱从头开始”等全市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如今,天平街道32个村居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文化新风正持续滋养民心。
天平街道将持续抓好“三农”工作重心,巩固强项,补齐短板,全力抓班子、带队伍,出思路、兴产业,护环境、惠民生,强化产业发展,丰富文化生活,建设幸福村居,绘制看得见青山、留得住乡愁的天平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