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池彦明
近日,新泰市青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主任丁洪存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青云街道在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丁洪存:近年来,青云街道紧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模式和“一路一河一园区”布局,积极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
在产业发展提升上,一是农文旅融合发展。青云街道依托见子山农旅示范园,实施再提升项目,辐射带动周边外峪村、围屏村、小驻马村等12个村一体化发展,推动兴隆大棚樱桃产业片区、大驻马宠物用品加工产业片区、望驾山设施蔬菜产业片区“三区”并进,聚力打造“一路一河一园区+沿河产业经济带”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二是果蔬畜共同发展。北部依托外峪珍珠油杏,带动花峪苹果、小泉沟大樱桃、旋崮河凯特杏等林果产业共同提升,形成2000公顷优势品牌林果产业带。南部依托青云国际冷链智慧物流园,服务农产品产销衔接,搭建标准化、规模化、反季化农贸平台,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培育丁家庄芹菜、南赵莴苣、陈家庄香葱等蔬菜品牌,打造城南有机蔬菜基地。中部依托鑫基牧业、福田奶牛、张军牛场等龙头企业,加快其品牌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变。三是电商协同发展。打造高巛电商集聚区示范项目,汇聚240余家电商企业,实现“数实融合”,年网络销售额达8亿元;投资5000万元,建成新泰冠亚宠物用品加工小微产业园,吸引冠亚电子、宠宠仔宠物用品等4家企业入驻,全链条经营宠物用品,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
在乡村建设提升上,一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四好”公路38公里;罩沥青路面3万余平方米,铺设污水治理管道25万余米,完成治理户数5860余户;组织人居环境“大比武”20余次。二是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万元,实施片区内9.1公里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再提升工程,罩沥青路面5.5万余平方米;完成白杨河河道清淤5万余立方米、生态护坡2.5万平方米,安装护栏3500余米,维修溢流堰9座400余米。三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质量。全街道59处幼儿园、7所小学均达到标准化建设;建有卫生院1处、卫生室74处,配备乡医120人;建有养老院3处,设置房间441间,安置老年人272人,18个村建有日间照料中心,3个村居成立“幸福食堂”。
在组织建设提升上,一是班子更强。制定《基层组织建设年实施方案》,累计为14个村级班子“换血”“输血”;结合“晒大擂比”工作机制,引导各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外出学习暨交流研讨会10次。二是方法更新。开展党员干部“双十佳”评选活动,促进“街道—部门—村居”协同联动;实施“三比三晒”,每周开展图斑治理、人居环境等专项现场会;分批开展书记讲坛暨“擂台比武”半年述职评议大会;19个城区经济强村(强企)与山区经济弱村结对开展三年共建行动,对上累计争取帮扶资金1000万元以上。
在乡村文化提升上,一是让文化平台“亲民化”。先后打造小驻马、大驻马等7处沿河文体广场;投资150万元建设小驻马村幸福院;投资50万元,打造郑家庄村移风易俗主题广场。二是文艺活动多元化。推动文化下乡,年送戏下乡150场次;举办象棋比赛、广场舞比赛、茶话会等活动29场;开展青年夜校、老年大学等各类公益培训。三是道德引领价值化。依托全街道7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道德讲堂、美德健康生活等活动60余次,充分发挥全国道德模范赵利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先后挖掘“星耀平阳 每周一星”人物6人,推评“泰安好人”6人、“山东好人”2人,推广先模人物“礼遇”模式。
主持人:在农文旅发展方面,青云街道做了哪些工作?
丁洪存:我们从村业、村治、村居出发,主动做好农文旅场景融合“大文章”。一是传承文脉,积蓄深厚精神内核。立足乐圣师旷传说、金斗山传说等申报成功的38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原有文化知识产权与现代科技手段深度融合,花馍、蛋雕、橄榄核雕等产品附加值持续攀升;开办传承性培训班,培训学员2.6万余人,用数字化设备制作师旷古琴,实现产值成倍增长。二是凝聚人才,注入持续前进活力。投资800万元建成青云街道见子山教育培训基地,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库,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投资600万元,依托山东冠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影响力,打造北部山区电商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每年可培养电商人才150余人。三是文旅融合,擦亮青云特色名片。投资1200万元,挖掘演绎明朝武宗皇帝朱厚照“游龙戏凤”传说,讲好“大驻马”“小驻马”文化传奇故事,改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外峪油杏文化展馆、后孤山汶河民俗博物馆项目;强化流量驱动,拓展文旅“+乡村振兴”“+体育赛事”等发展途径;发挥新泰“体育之乡”“棋牌之乡”优势,举办、承办各类国际级、国家级体育赛事,近期举办的2024年第九届全国象棋业余棋王赛,吸引了全国14个省、直辖市的180名棋手参加。
主持人:青云街道明年的乡村振兴工作思路是什么?
丁洪存:我们将聚焦产业振兴,以平阳河、白杨河为轴,努力实现南北串联发展,打造出一条贯穿南北的“一轴、两区、多点”沿河产业经济带。一是以见子山为中心,打造北部片区农文旅发展“辐射圈”。深化“山水相约·农文旅+”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白杨河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强力推进山东鑫基牧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项目,构建“养殖基地+农户+加工”新模式;计划托管城北花峪苹果约3.3公顷果园,探索“果园托管”服务试点。二是以农批市场为核心,打造南部片区蔬菜发展“品牌圈”。持续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大棚,打造城南蔬菜基地;规划占地8公顷,建设青云城南蔬菜初加工中心,积极探索“基地+农批+初加工+电商”发展模式;计划在南赵村、陈家庄村、尹家庄村托管蔬菜大棚,探索“蔬菜托管”服务试点;加快推进城南蔬菜基地与中能源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蓝鲸赫集团合作,利用农批市场周边土地,打造高标准、绿色有机、一体化、原生态的农业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