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以产业发展为驱动 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我市信用修复工作再获殊荣
社保卡里有乾坤 小记者组团来探秘
“一站式”服务助推“家门口”创业就业
拓宽销售渠道 助农增收致富
大力推进党校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2024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力推进党校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孟凡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党性教育既是党员干部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更是党校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只有大力推进党校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才能充分发挥党性教育课在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加强党性锻炼方面的重要作用。

●党校党性教育课需要破除的突出问题

在党校教学实践中,部分任课教师对上好党性教育课畏难发愁,心存疑虑,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党性教育课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尽快有效破解。

对党性教育课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在思想上对讲授党性教育课不够重视,认为党校教育课就是讲大道理,很难讲深讲透,难出精品,也不知如何出精品,造成教学效果流于形式,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更缺乏时代性和实效性,收不到好的效果。缺乏对讲授党性教育课重要性的认识,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教学主题不准确,内容脱离实际、不接地气。一些教师在党性教育课教学实践中,往往不能根据时代、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立足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设置讲课主题和内容,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对党性教育课教学主题、内容把握不准,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因素。

不注重发挥集体作用,搞单打独斗。任课教师习惯于依靠自己的力量备课上课,不注重集体研讨、备课的作用,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学效果出现偏差。教学中不善于发挥团队作用,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外在原因。

教学方法过于呆板,不够生动。党性教育课内容多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政策,有些教师在党性教育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不适应这一特点,不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现代传媒等技术手段,变抽象为形象,使教学缺乏说服力和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相对落后,是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党校推进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对策措施

有效破解党性教育课面临的突出问题,须紧紧抓住任课教师这一关键,多措并举,同向发力,不断推进党校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

强化引导,提高认识。党校推进党性教育课教学改革,要不断加强对任课教师的教育引导,使每一名教师充分认识到:只有上好每一堂党性教育课,在持续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革命传统等方面教育的同时,不断推进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才能帮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践行“两个维护”,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党员干部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党校教师要自觉把党性教育课教学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增强讲好党性教育课的信心和决心,树立“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党性教育课也能出精品”的理念,为讲好党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实际,选好主题。党性教育课的主题,是党课的眼睛。只有选好党性教育课主题,才能抓住党员干部的思想,做到有的放矢地讲解,真正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在‌选择课程主题时,一要‌与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员干部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党员干部思想实际来选题;二要‌选择党员干部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座谈访问、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了解党员干部关心的热点、疑点问题,尽量选择更贴近党员实际、符合工作需要的问题作为党性教育课主题,做到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有效解决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的问题。

形成团队,共同研讨。要充分发挥党性教育课教研部室和教学团队作用,从课程主题、框架结构、教学方法、学员特点、教学效果等多个层面反复研讨、打磨、总结,着力打造精品课程。一要‌注重理论深度和说服力‌,确定好党性教育课主题,注重用学术框架设计课程,从理论的高度把握教学内容,用学术讲政治,精心打磨课程内容,提升理论深度,增强说服力;二要‌注重调研和事实依据的把握,做好党性教育课内容的编排,通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丰富案例与数据,针对不同班次党员干部的特点开展教学,确保党课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要注重分析和总结,在讲完课程后,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做到精益求精。

方法多样,注重实效。一是讲课教师要“活”。针对不同内容,根据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尽量选择授课人熟悉、有思考、有见解的主题,充分发挥每位任课教师各自优势,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授课方式要“活”。变“灌输式”为“互动式”,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解惑,增强授课教师与听课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不断完善“讲授式”教学,开发“现场式”教学,创新“案例式”教学。三是教育手段要“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包括网络传媒等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和信息媒介,将电教手段运用到课程讲授中,变抽象为形象,增强教学效果。四是语言使用要“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党员干部听得懂的话语进行讲解,把深奥的理论变成浅显的道理,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寓理于例,增强教学内容说服力,让党的理论、路线、政策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加强研究,科研助力。讲好党校党性教育课,离不开科研咨政成果的支撑。任课教师需强化调研力度,深入工作、生活一线,在社会实践中搜集材料,积累数据,提炼主题,不断充实完善党性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推进科研、咨政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为进一步提高党性教育课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的科研支撑。

 
3上一篇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