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2日讯(记者 崔东旭)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对2024年度拟支持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进行公示,我市7个项目入选公示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三位。
此次入选的7个项目为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恒信高科智能工厂建设项目、鲁普耐特绳网生产智造项目、辰信轴承基础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博宇重工项目、普瑞特高端食品装备智能制造应用平台项目、泰山·黄河—大汶河文化旅游生态廊道项目。
入选项目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现代轻工纺织、精品旅游等6个产业类别。项目规模体量大,引领带动作用强,代表了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方向。其中,重大产业攻关类4个项目总投资63.4亿元,分别聚焦压缩空气储能、高精密钢球全产业链生产制造、高效节能供暖机组和大气治理环保设备生产制造、旅游生态廊道等方面推进关键共性技术转化落地,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延伸“十强产业”链条,筑牢我市在相关领域的产业优势地位;场景创新类项目共3个,针对绳网生产、高端化工、高端食品装备等领域,探索建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模式,推动构建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新场景。
据了解,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是指聚焦“十强产业”、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瞄准产业链核心和断点,依托重大产业技术突破、重大业态模式创新等,以“技术模式创新+产业化”的方式,在关键领域打破“卡脖子”制约、锻长板补短板的引领性、标志性优质项目。此类项目对企业的研发实力、技术水平、投资水平等均有较高要求,是全省重点项目体系“塔尖”项目。
自2019年攻关项目政策实施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瞄准“十强产业”发展中的断点、堵点问题,精心策划储备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项目。截至目前,我市共争取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23个,累计获得省级奖励扶持资金5950万元,争取项目数量、资金额度均居全省前列,一大批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在我市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发挥了重要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