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菁钰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温暖的故事时时上演。从医疗养老的贴心服务,到就业创业的多元平台,再到养老服务的细致入微……肥城市正以实际行动织密民生“幸福网”。
医疗养老
打造医养结合标杆
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一面写有“高尚医德暖人心、精湛医术保健康”的锦旗映入眼帘,这是社区居民王大爷为感谢家庭医生团队的悉心照料送来的。几个月前,王大爷不慎扭伤右脚踝关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不仅及时提供了远程医疗指导,还根据其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帮助王大爷迅速康复。而这只是肥城市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的一个缩影。
目前,肥城市60岁以上人口达21.03万人,占总人口的23.5%,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为破解老年人康养需求迫切的问题,肥城市借助被省卫生健康委、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创新引领县的契机,全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
肥城市人民医院康养中心是肥城市公建公办医养结合旗舰项目,项目投资3000万元,设置康复和医养结合床位238张,为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年人提供长期照护服务。此外,肥城市积极探索5种模式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医养康养需求,包括居家医养模式、“互联网+服务”模式、“长护险”服务模式、“两院一体”服务模式和“社会兴办”服务模式。
在新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不仅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还设计了老年人“绿色”和“彩虹”等个性化签约服务包,并为失智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接受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达94.3%,家庭医生签约率94.8%。
就业创业
搭建平台护航民生
今年以来,肥城市聚焦企业、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方式,通过建立社区招聘周制度,着力推进求职群众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先后在基层社区举办专场招聘、“人才夜市”等,实现就业数量、质量协同共增。
在新城街道信业商厦东城店门口,一场别开生面的招聘会正在举行。信业商厦、泰安普娜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在现场设置了招聘摊位,提供了300余个岗位供求职者选择。
“当下企业用工存在明显缺口,招工难,我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招聘渠道。这次专场招聘会,为我们纺织企业提供了平台。现场求职者众多,为我们招工提供了丰富选择。通过面对面交流,能更直观地了解求职者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筛选出与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的人才。我们在现场招到了几名非常满意的员工,公司的用工缺口得到了有效缓解。”泰安普娜斯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截至10月底,肥城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775人,完成泰安市年度任务120.68%。预计到年底,肥城市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完成泰安市年度任务135.8%。
肥城市创新打造“党建引领聚合力·社区微业惠民生”社区微业品牌,以“小、快、灵、实”精细化服务促进城乡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先后指导新城街道等7个试点社区开展社区微业建设工作,建立了社区“就业驿站”、网格“岗位快递”、楼长“敲门问需”三级服务渠道,健全了市、镇(街道)、社区、网格“四位一体”上下贯通的就业服务网络,因地制宜开办社区“微工场”“零工驿站”。目前,肥城市通过“社区微业”累计培育手工制作、桃木雕刻等20余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微工厂”,建立“家门口”就业网点、红色物业、零工服务合作社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驿站,1700余名社区就业困难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养老服务
幸福食堂温暖人心
老城街道大石关村宽敞明亮的幸福食堂内,百余名老年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等待开饭。自从该村有了幸福食堂,老年人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每天都能吃到可口、热乎的饭菜。据了解,该村幸福食堂为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费餐食,且覆盖了低保户、五保户等特殊人群,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同样,在安驾庄镇张家埠村,幸福食堂也广受好评。张家埠村积极响应“一块田”改革,将土地流转与养老挂钩,打造“一块田”幸福食堂。老年人每顿饭只需花费2元,就能享受到色香味俱全的饭菜。
截至目前,肥城市共建有44个幸福食堂,可解决2万余名群众的就餐问题。
随着一项项惠民实事落地开花,肥城市民生画卷徐徐展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肥城市将继续在医疗养老、就业创业、养老服务等领域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让每名群众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