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崔东旭
近日,新泰市龙廷镇党委书记刘灿辉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近年来,龙廷镇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整体思路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灿辉:龙廷镇位于泰安市、新泰市最东端,与蒙阴、沂源交界,总面积158平方公里,辖53个行政村5.6万人。近年来,龙廷镇按照“聚焦特色、一体规划、分步推进、示范带动”的工作思路,着力做好产业振兴强基、人才振兴开源、文化振兴铸魂、生态振兴固本、组织振兴引领“五篇文章”,先后获得山东省农业产业强镇、山东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红色主题遗产线路、山东省级美丽示范河湖等荣誉,谱写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主持人:龙廷镇在产业振兴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刘灿辉:若想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靠产业振兴把人留下来,才有发展根基。龙廷镇是柴汶河发源地、二级水源保护区,工业发展相对薄弱,得益于土地资源优势,经过数十年发展,龙廷毛刷、丹参、月饼、林果等产业发展迅猛。
我们把小微产业园建设作为产业振兴的突破口,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将总产值15亿元的毛刷制造、食品加工、丹参购销、电商销售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实施传统产业集约化、数字化、标准化改造。龙廷镇做好“三资”清理后半篇文章,利用批而未供土地和工矿废弃地等低效闲置用地中的22.6公顷,布局了岙阴毛刷、龙溪庄食品电商、上豹峪丹参中药材、土门果品加工及冷储、崇本庄活羊集中屠宰、龙廷村农产品批发零售6处小微产业园,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约化转型升级;依托龙廷丹参道地药材集散地突出优势,引进安徽亳州恒泰药业、安君中药材、桃花源中药生态农业、芳艳中药材、山东伍亩地电商等5家企业,持续推进数字赋能,建设丹参中药材交易平台,打造鲁中最大的丹参中药材交易中心;建设食品检测共享实验室,为龙廷镇食品生产企业提供及时、高效、准确的食品出厂检测服务,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约了企业成本,规范了生产流程,健全了监管机制,督促企业严格遵守标准、保障品质,实现龙廷食品产业标准化发展。
主持人:龙廷镇在生态振兴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刘灿辉:在生态振兴方面,我们以“美丽示范河湖”建设为切入点,先后完成柴汶河(龙廷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青云湖入湖口生态湿地建设项目、青云湖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等一系列生态项目,努力打造生态龙廷美丽画卷。目前,柴汶河(龙廷段)、龙溪河、野猪旺河3条河道获得省级美丽示范河湖称号,龙廷镇入选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先进集体。
聚焦人居环境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龙廷镇通过开展道路提升、镇区整治、环境保护等专项提升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投资1000万元,铺设沥青道路4公里,修缮桥梁6座,新修村内道路12公里,完成环湖路、汶源路等道路建设10余公里,贯通镇域交通的“大动脉”;擦亮“廷干净”品牌,建立健全“城乡环卫一体化三级清理路线”管理机制,定路、定人、定岗,形成长效管控机制,确保村庄整洁有序;加大环境保护问题摸排整治力度,建立环保问题动态清零工作机制,重点推进养殖污染治理,消除大沙坡、崇本庄等养殖污染点36处,全面完成黑臭水体清零。
主持人:在文化振兴方面,龙廷镇有哪些经验?
刘灿辉:乡村振兴,文化振兴是魂。我们坚持“以红为魂、以礼为根、绿色相衬、多产融合、共同富裕”的文化振兴发展战略,锚定“礼圣故里、红色龙廷”目标,编制《龙廷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累计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掌平洼、太公峪、龙溪庄、老瓜峪红色教育基地,上豹峪礼学教育基地和红星国防教育基地,构建了以红色革命文化、礼学传统文化、老井艰苦奋斗文化、红星军事主题文化为“四极”的立体式研学教育基地。龙廷镇成功入选山东省红色图谱,掌平洼、老瓜峪、太公峪3个村被评为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我们还以文艺创作演出、群众性文化活动和文化节为载体,推动文化振兴,结合龙廷优秀文化,我们拍摄了《老井的记忆》《红色龙廷》《大美龙廷研学记》等一系列文化宣传片,鼓励民间艺术团队创作文化作品,新泰梆子《游龙戏凤》《尽孝》,小戏《龙溪河畔守墓人》等在龙廷镇及周边乡镇火热上演;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53个村每年每村开展文化惠民下乡、公益电影放映、群众自办节目等文化活动10场以上,每年举办掌平洼杏梅花节、土门苹果节、上豹峪桃花节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节,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同时,带动了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