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惠民成效赢得群众认可。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务科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全市“一村一年一场戏”惠民演出活动已完成2000余场次,全市各级共举办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7万余场次,实现了镇、村全覆盖。
春天赏花季打造“泰享宿”旅游住宿品牌,夏天毕业季打造“泰青春”毕业旅行品牌,秋天漫游季打造“泰CITY”城市漫步品牌,冬天贺岁季打造“泰有福”新春贺岁品牌,市文化和旅游局主打四季主题,以品牌聚人气,全市先后推出100余项惠民措施、300余项文旅节庆和营销推广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120万人次。
以艺术提品质,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广场设置了“周末音乐角”,打造泰城文化新空间;与保利文化集团的高端院线院团紧密合作,策划举办“艺术赋能”系列活动,组织爱尔兰、俄罗斯、西班牙等国家的演出团队走出剧院、走进泰城,与游客和市民近距离交流互动。文化惠民之风吹遍全城,各类惠民活动奏响了动听的文化“大合唱”。
守护文化根脉
非遗在传承中焕彩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文化传统,保留着历史记忆,古老的非遗技艺里每一个文化元素都是珍贵的文化宝藏。近年来,我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全方位、多层次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着力增强非遗传承实践活力,有力推进非遗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泰山皮影戏、泰山豆腐制作技艺、泰山舞狮……在2024年泰安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现场,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音乐等20多项非遗文创项目进行展演展示,观众不仅品尝到非遗美食,还沉浸式体验了非遗技艺。
“围绕今年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我们前后组织开展了20余项活动,旨在让更多公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体验生动的非遗传承实践。”市文化和旅游局非遗保护科工作人员说。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目前,我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12项、省级59项、市级586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34人、市级237人;非遗工坊163家。
东平县老湖镇、新泰市羊流镇大洼村分别获评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山东省文化生态名村;“桃乡茶韵”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入选山东省非遗特色旅游线路名单;东平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被评为山东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在聚焦非遗保护传承的同时,我市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泰山科技学院成立的非遗研究中心,目前已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千余场,培养学生近2万人;泰山职业技术学院非遗专业体系建设案例、“校园里响起最美非遗声音”宁阳县非遗进校园实践案例2个案例入选全省“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名单。
实施“非遗+”战略,我市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跨界融合发展。玉氏鸿叶旗袍非遗工坊在周边5个镇(街道)设立居家就业基地12处,义务培训1.5万余人次,带动人均增收2000余元;程木匠非遗工坊帮扶周边2个村建成桃木雕刻专业村,帮带桃木雕刻企业160余家。今年,我市还发布了“有眼识泰山——沿着大河看非遗”特色研学线路,以卷轴的形式整合呈现泰山周边、汶河两岸的非遗资源。我市采取多种方式有效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理论浸润心田
宣讲凝聚思想力量
学习理论,要常学常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我市以推进“泰山心语”理论宣讲品牌建设为引领,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感染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打通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让思想之花在基层一线绽放。
在泰山区徐家楼街道,“小马扎座谈会”时常举行——搬几个马扎,宣讲员和群众围坐在一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讲解社区发展、防范养老诈骗等方面的热点话题。这样的宣讲模式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现在已经在我市普遍推广,宣讲队伍用群众的语言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何在基层发声,让理论的声音“余音绕梁”?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擦亮“泰山心语”理论武装品牌,不断深化构建“四级联动、八路并进”理论宣讲大格局,充分发挥8支宣讲队伍、红色宣讲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及各类特色宣讲品牌作用,通过以学促赛展风采,推进以赛促用有提升,着力构建品牌矩阵立体呈现,切实推动宣讲阵地拓面增效,不断掀起“季季有精彩、全年赛不停”的基层理论宣讲新热潮,进一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泰安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前不久,“五老宣讲润心田”宣讲活动走进岱岳区下港镇上港小学,围绕预防学生欺凌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两个角度,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什么是校园暴力、校园暴力的表现形式、遇到校园暴力应该怎么做等内容,以法论事,深入浅出。这是我市“五老宣讲润心田”主题活动之一。3月“巾帼声音她来讲”,4月“美德健康树新风”,5月“青春声音最嘹亮”……月月有主题,基层宣讲四季常新。
声声入耳,句句入心。截至目前,我市已开展主题宣讲月活动126场次,一场场理论宣讲开展得有声有色,传播着最新理论思想,浸润着群众心田。
文化似水,润物无声,文化发展步履铿锵。我市将持续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让文化之花在泰汶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