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打造城乡融合全域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我市2家企业获评2024年度省级绿色商场
“小交警”上岗 劝导市民安全出行
企业“零跑腿”享受政策红利
以练备战筑牢森林“防火墙”
打造万达和美商圈 引领文明友好风尚
养犬不掉链 社区更文明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肥城市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四级调研员赵勤勇:
打造城乡融合全域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赵勤勇接受专访。记者 王磊 摄
 

□记者 郑凯

11月19日,肥城市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四级调研员赵勤勇参加“学好用好‘千万工程’ 打造乡村振兴‘泰安样板’——泰安市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系列访谈”栏目,回答主持人提问。

主持人:新城街道在推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勤勇:新城街道位于肥城市主城区,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辖13个城市社区、2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6万,辖区内有耕地926公顷、林地736.2公顷,先后获得山东省基层治理实验点、山东省“干事创业”好班子等荣誉。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班子带队伍。我们始终将抓班子带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实施“基石工程”和“细胞工程”,大力培养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队伍。一方面,扎实开展“基层堡垒工程”。创新实施“滴灌式”教育培训,党工委有针对性地“手把手”教党支部书记如何抓班子、带队伍,教村“两委”干部如何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做到“一村一策、对症下药、浇花浇根”。军地、闫小等村“后进”变“先进”,相关经验得到省委组织部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全面落实党员队伍培养。聚焦破解党员在哪里、党员什么样、党员发挥什么作用等问题,开展党员“学干作”主题实践,分集中学习、亮诺践诺、评诺树标3个阶段,引导党员在发展中当先锋、作表率,截至目前,共有300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服务岗位,累计服务群众3万余人次,打造了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党员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二是抓产业促发展。我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在产业格局上,引导经济强村抱团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村企联建等方式,整合资源、建设园区、利益共享;引导城中村放大区位优势,盘活闲置资源,大力发展服务业与“房东经济”;引导城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今年1月至10月,村集体经济收入9603万元,其中5个村突破1000万元。在总体规划上,我们围绕产业振兴,以创建西部环白云山肥城桃产业示范片区、东部设施农业示范片区为目标,分别成立片区联合党委,集聚政策、人才、土地、规划、项目、资金等资源要素,做足、做大、做优产业链条,建设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是抓治理优服务。我们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稳步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充实治理队伍,建强网格治理核心,223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全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长或专职网格员,带领432名公益岗人员办好民生实事;与公安、消防、卫健等10余个职能部门开展“所社联动”,组建驻网服务队,实现诉求办理快速高效;深化“由民做主”理念,挖掘身边的“热心骨干”6000余人参与治理,真正把网格打造成服务群众、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的前哨阵地。做实“红色合伙信用治理体系”,聚焦社区治理资源统筹不充分、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发布“红色合伙人”集结令,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群众,以资金、场所、人力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探索“红色合伙+信用”新路径,落实红色合伙信用积分制度,实施信用积分兑换项目,全面营造“守信有益”的价值导向。新城街道连续3年举办红色合伙信用治理发布仪式,红色合伙个人突破1万名、单位突破1000家,相关经验得到省委社会工作部充分肯定、在新华社《高管信息》刊发。做优为民服务。持续推进物业融网提质扩面,以医养结合、居家养老为切入点,在泰安市率先推出“五有三化”居家医养模式,打造“红色医养 康乐新城”品牌;全力配合25个老旧小区改造,靠前协调沟通,将老旧小区改造变为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暖心工程;聚焦电动车充电难,新建充电车棚65个、充电桩353个,新增充电插头6306个,居民获得感大大增强。

主持人:新城街道如何建设好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赵勤勇:新城街道地处肥城市城区,农业特色产业以西部肥城桃和东部设施农业为主。我们将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依托东、西两大片区区位条件、产业优势和经济基础,立足城乡融合、农旅融合,全力创建两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创建西部环白云山肥城桃产业示范片区。我们依托环白云山肥城桃种植、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资源,发挥片区联合党委核心引领作用,整合片区各类力量,重点建设“两园两基地”,即肥城桃标准化示范园、桃文化体验园、白云山颐养基地和群力放水洞红色教育基地,重点推进桃产业集群、环白云山旅游路、高标准农田等8个项目。一是做实党建统领。建强片区联合党委,推动各村发展共谋、项目共建、资源共享、服务共抓,同步建强党员队伍,引导片区党员参与片区建设,为片区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二是做大肥城桃产业。扩大肥桃种植面积,完善肥城桃示范园、肥桃加工销售、桃木工艺展销等项目,推进肥城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三是做活农旅融合。探索“肥城桃+旅游”模式,深入挖掘桃文化内涵,叫响“中央桃行”旅游品牌。四是做强康养产业。以白云山颐养中心为主体,引入上海九如城集团进行专业化运营管理,着力打造床位多、功能全、服务优的专业化养老机构。

创建东部设施农业示范片区。我们借势肥城市省级农高区快速发展,科学规划设施农业产业布局,放大设施农业、城郊农业优势,创新实施“种、加、养、转、商”模式,创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全域共富的设施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重点推进设施农业改造提升、泰山番茄创新研究院育苗推广、果蔬配送冷链物流等7个项目。一是建设好强村富民战斗堡垒。突出联合党委在片区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整合各联建村资源力量,攥指成拳、联弱成强,带动党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参与发展、带动致富,不断激活片区发展的红色“主引擎”。二是服务好泰山番茄创新平台。全力保障泰山番茄创新研究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做好设施配套,加大项目招引,打造现代高新技术农业创新高地。三是发挥好新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带动作用。统筹整合设施农业资源,改造提升设施大棚,做好先进技术的示范应用。发挥紧靠城区优势,做强都市现代农业,延链补链提质扩面,做好先进技术示范应用,打造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四是发展好城郊休闲农业。立足城郊区位,围绕“处处可旅游、四季可休闲”标准,大力提升基础设施和环境氛围,丰富采摘、观光等农旅休闲项目,满足城区居民需求,打造城乡融合、全域共富的乡村振兴新样板。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