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闻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毫不动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深刻理解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
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24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田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他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指出“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时深刻阐述了“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的哲学道理。家风建设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家风向着好的方面转化还是向着不良的方面转化,党员干部起着重要的表率作用。党员干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伟大的新时代,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断加强家风建设,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真正把优良家风建设当作履职敬业、严以修身的必修课。

筑牢理想信念。家风是一个家族长期恪守家训、家规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征的家庭文化。党员干部推动家风建设,应与党性教育、党性修养同步,使家风建设与党风建设保持高度一致,把党的远大理想融入家风建设,使家风具有鲜明的党性特征。党员干部不仅自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群众服务,而且要将其融入家风建设,时刻告诫家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做自己工作上的好帮手、生活中的好伙伴。

自觉遵守党纪法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员干部在单位要遵守单位的规矩,这个规矩就是党纪国法。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家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优良家风先后被写进《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等党纪国法中,在制度层面形成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规范格局,充分发挥党纪国法的法治效应,为涵养党员领导干部的清朗党风政风提供了制度保障。为官从政,要以党纪国法为根本遵循,不仅要严以律己,做到心中有戒不妄为,而且要告诫家人和朋友,守住遵纪守法的底线,从源头上防止腐败问题,营造廉荣贪耻、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恪守为民务实清廉好作风。党员干部要始终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多做实事、好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关心和爱护;要以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为榜样,区分公私界线,恪守清正廉洁;要告诫家庭成员,拒绝一切跟金钱利益有瓜葛的人和事,真真切切地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家庭防线”。

赓续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党员干部的家风是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家风家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既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良家风,还要与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完善,更加贴近时代要求、符合时代需要。党员干部要多读一些古人留下来的家规、家训,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从古人家规、家训中汲取优良家风建设的营养。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也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教材。党员干部要多读党史,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要把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责任担当、诚实守信的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家教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自强不息、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实事求是、自我批评、心系天下的优良作风结合起来,使之更加丰富;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深刻阐述,尤其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

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传统美德。任何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任何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作为民族精神最基本细胞之一的家风,在社会发展和民族进步中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沉淀、世代相传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优良风气,更是一种能让后人立身于社会、受益终身的品质。党员干部要不断丰富家风内涵,继承好家风、培育好家风、示范好家风,以实际行动争做“最美家庭”的表率,唯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把家风建设这门必修功课做扎实。

 
下一篇4  
 
   
   
   
Copyright@2000-2011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