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高级中学 张格芹
高中图书资料管理的质效将直接影响师生借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将会对中学生的视野开阔与全面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在当前的数字化、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帮助学校有效提升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水平,如何提高图书资料查阅的精准度,如何使高中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是摆在当前学校图书资料管理面前的重要课题。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浅谈一下中学图书资料管理的数字化建设。
构建数字化思维模式。数字化时代,一个手机终端就能基本上满足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图书资料管理要改变以前传统的、单一的纸质式、书本式的管理模式,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图书资料进行快速、便捷、科学管理,使其存储更安全、使用更便捷,特别是在目录编撰、资料归类、自动检索、电子存储和档案对比工作中,可以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帮助各类科研教学活动高效推进。这就要求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强化对信息知识的学习,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意识,构建数字化管理思维,真正实现图书资料管理源头信息化、数字化。
创新数字化管理流程。实现图书资料管理数字化,是妥善解决管理工作形式化、图书资料利用低效化等突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图书资料管理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逐步把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编研、统计、利用8个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就目前来看,很多学校都配备了相关的信息化设备,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对图书资料的有效管理,过于注重纸质档案的整理和存储,忽视电子信息档案的应用,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工作耗时耗力。高中图书资料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资料索引的使用范围更加宽泛,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技术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就可以使用,且使用起来更加规范和安全。同时,还可以建立虚拟的读书学习园地,实现读书交流、学习研讨、教学科研等信息共享的目的,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更好发展,体现图书资料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大多数高中学校配备的图书资料管理设施已经相对完善,各方面基础设施均有投入,一般配备了扫描仪、多功能信息处理器、数字化档案存放柜,可以满足一定的数据处理和分析需求。如何进一步提高图书资料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配备对应的基础设施,学校应该加强对该方面工作的硬件投入,确保设备使用和技术创新齐头并进。要加大对多功能数据处理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同时加强其他辅助性设备的配备,如集成电脑、移动处理端、区块构建等,满足师生多样化的需求。要加速完善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相当于信息处理的大脑,可以采集、搜集、存储、流转各类信息,如数据库管理不善或数据库安全系统存在漏洞,极容易产生数据安全风险,影响图书资料管理效果。建设数据库时,要及时找到数据根源,进行数据信息核对和确认,核查初始数据和录入数据是否一致,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防止因时间推移而出现数据混淆或丢失的情况。要有专人负责,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确保各类文献数据有效入库存储。
搭建数字化共享平台。图书资料管理的意义在于数据信息的使用和处理,这得益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提升了不同技术和教学科研项目的交流频率,提高了知识的利用率,学校要实现数字信息交流,应该搭建图书资料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数字化图书资料的使用率,不同的班级和学生针对同一类型课题可以更好地交流与合作。电子信息数据在不同的学校存放在不同的数据库当中,数据库之间无法相通,通过建设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可以让各学校之间加强交流与合作,让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更加便捷和高效。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在不断进步,为不断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必须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档案使用价值,方便使用者查阅和储存,助推学校教育教学高质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