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菁钰 江俊瑶
今年以来,肥城市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以高效、便捷、智能为目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为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开工“一件事”
助力项目快速落地
“以前办理项目审批手续需要跑多个部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有了开工‘一件事’服务模式,我们只需要按照推进计划表的要求准备好相关材料,剩下的工作都由部门来帮我们完成。这不仅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让我们对项目落地更有信心了。”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负责人说。今年,湖屯镇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动下,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成功签约泰山九丰智慧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226.67公顷,将打造集番茄种植、产品初加工、仓储物流、线上销售、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化智慧农业产业园。
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湖屯镇不仅迅速完成了地块清障任务,还成立了工作专班,协调自然资源、林业、供电等部门,帮助办理设施用地备案、线路改造等手续。通过一系列高效的服务举措,项目于9月3日正式开工,预计在元旦期间上市第一批番茄。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栽植番茄种苗2000万株,年产量近10万吨,年营业收入可达10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
据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开工“一件事”服务模式以项目为中心,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量身定制开工手续推进计划表,实行节点控制和跟踪调度。这一举措实现了从“企业找部门办”到“部门推着项目走”的转变,提升了项目审批效率,将施工许可阶段手续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有效解决了建设单位“多头对接、多头跑”的难题。目前,肥城市已有16个项目应用“一件事”服务模式办理开工手续。
“园区事园区办”
助力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肥城经济开发区中能建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现场,塔吊高耸林立,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紧锣密鼓地加速建设。
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得益于肥城市大力推行的“园区事园区办”。今年以来,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园区产业特色与功能定位,精心打造建设项目“多功能服务站点”,在项目一线为建设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等服务,真正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
肥城经济开发区招商一局局长刘旭东介绍,肥城经济开发区专门成立了“园区事园区办”工作专班,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流程,安排专职人员全方位保障项目建设进度,提供全方位服务。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依托肥城经济开发区便民服务大厅,设立建设项目“园区事园区办”服务专窗,选派优秀人员驻点服务,为建设项目提供全流程、全周期服务。
此外,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还联合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涉企行政部门业务骨干及专窗服务人员组成“项目管家”团队,为园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报批项目用地174.87公顷,已批复用地82.37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58.88公顷,有力保障了中能建、中电建压缩空气储能等33个项目落地开工。”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介绍。
目前,“园区事园区办”服务专窗已累计解决企业问题诉求50余个,办理各项手续30余件。
“一网通办”
开启政务服务智能化新征程
“我以为企业注销挺麻烦的,没想到只需登录一个平台,用了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企业注销、税务注销、印章注销等业务,真是太方便了。”办理完企业注销业务的陈先生说。
肥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认真落实“线下只进一门、线上一网通办”要求,持续开展1496项“7+1”类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提高网上办事覆盖面,推进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可网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到95.7%、89.6%;构建一体化服务平台,梳理公布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1493项,进驻率99.8%,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站办理、一次办好”。
在政务服务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前,工作人员姚欣培介绍着平台功能:“在这个大屏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个街道(乡镇)政务服务建设、高频事项统计、综合评价分析等情况,不仅提升了政务服务效率,还增强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近年来,肥城市以线上管理平台推进“智慧大厅”建设,成功实现事项和设备“一屏统揽”,建立“数字工位”和绩效管理系统,积极推广“企业码”“鲁通码”扫码办事,不断扩展“免提交”“免填写”办事环节;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推出19个肥城特色“一件事”服务新场景;深化电子印章应用,实现企业信息免填写、纸质材料免提交、实体证章免加盖,持续提升“一网通办”能力;积极开展“不见面审批”,与重点园区、市属国企建立远程虚拟窗口,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肥城市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在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肥城市将继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